图优效应
基本解释
图优效应 -简介
图优效应是指图通常比词记得好,而情节生动的图片就更容易记忆,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做“图优效应”,即在记忆时,图片的优势更大,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记忆的好坏取决于可供选择的记忆的数目,图片既形象又能在人们观看时被命名,也就是说人们既能使用形象又能使用语言去记忆图片,比起记忆单词来多了一个形象记忆的过程,所以在记忆时,使用图片可以提高记忆的成绩。
记忆实验
1973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坦丁做了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斯坦丁找了5名大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同。另外他还制作了10000张图片,其中一半图片为普通图片,上面画着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就好像我们板着面孔照出来的一寸照片一样;另外一半图片是一些带有生动情节的图片,就好比是我们的生活照。
斯坦丁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同时记忆1000个单词、1000张普通图片和1000张有生动情节的图片。如单词为“狗”,普通图片为“一条狗”,有生动情节的图片为“一条嘴里含着烟斗的狗”。大学生们显然对那些有生动情节的图片更感兴趣。
两天以后斯坦丁又找来了这5名大学生,让他们观看印有单词的图片、普通图片和有生动情节的图片,共计5000张,其中包括两天前他们看过的那3000张。这次的任务是要求他们指出哪些图片是曾经看过的。结果发现他们平均记住的生动图片为880张,普通图片为770张,单词为615个。
这说明图片比起单词来容易记,而情节生动的图片就更容易记忆,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做“图优效应”,即在记忆时,图片的优势更大。
心理学家分析
记忆的好坏取决于可供选择的记忆的数目,图片既形象又能在人们观看时被命名,也就是说人们既能使用形象又能使用语言去记忆图片,比起记忆单词来多了一个形象记忆的过程,所以在记忆时,使用图片可以提高记忆的成绩。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图片都有这种“图优效应”,那些没有特定意义的、模糊的、抽象的、难以命名的图片可能比单词还要难记呢,所以切不可生搬硬套。如果你所要记忆的内容容易用图片描绘出来,那么你完全可以在你的脑子里构想一幅图画来帮助记忆;但是如果把它构想成一幅画要花费很多时间,就不必去绞尽脑汁了,否则的话,只会得不偿失。
使用外显记忆测验外,还使用了内隐记忆测验。他们向被试呈现简单的线条画或具体物体的典型名称。然后被试或者进行有时间限制(5分钟)的自由回忆(外显记忆测量),或者进行残词补全(内隐记忆测量),如 e_ep_ _n_ 在残词补全测验中,每个项目可以有20秒的时间。另外被试也对其它一些类似的但没有削骨的项目进行补全。结果发现外显记忆任务中出现了通常的图优效应。内隐记忆任务中却出现了相反模式——被试对学过的词记忆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