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ren的词语
人才拍卖

人才拍卖

拼音:rén cái pāi mài

基本解释


人才拍卖 - 概述

人才拍卖,也称为“报价招聘”,就是要求应聘者登台演讲,自报身价,然后由用人单位举牌还价进行竞聘,时下一些地方兴起的人才拍卖,其本意是为了让用人单位能够对毕业生量才使用,使受聘者人尽其才。不可否认对人才实行“拍卖”的方式有其合情合理的成分,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促进人才资源最合理配置,从而使每一个应聘者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使招聘单位实现用人效益的最大化。

人才拍卖 - 存在现象

1、在西安欧亚学院举行的一场就业洽谈会上,该院8名优秀毕业生被当场“拍卖”。在媒体广泛介入后这一事件被推到舆论的漩涡之中。

2、广州市人事局传出消息,广州一家拍卖行正在与该局相关部门洽谈,有意介入人才中介业务,在人才市场进行“人才拍卖”。人才拍卖事件由此升级。

3、2011年1月18日他们将在北京举办“中国首场特殊人才拍卖会”,这场特殊拍卖会的拍品非常奇特,他们是具有特殊技能,并且在全国范围都很稀缺的人才。此次参与被拍的就包括河北沧州籍的女保镖菲菲的服务权,将以18万年薪的底价起拍;昔日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也将参与被拍,他一年的顾问费以1万元起拍。

4、即将被拍卖一年服务权的美女保镖菲菲目前服务于北京天骄特卫公司。23岁的菲菲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警学院,老家河北沧州,才貌双全且文武全才,2007年参加沧州电视台主持人大赛获得第二名,在武警学院曾获军事比武一等奖。她可以在公司同时担当保镖、司机、文秘、公关等多个职位,属于综合型人才,目前已有多家大型公司表示会参与竞拍。

人才拍卖 - 官方态度

1、人事部就规范人才招聘活动提出严格要求,这些“严格要求”包括:对各类人才招聘活动要严格审核,对过分强调报价,突出渲染“现场成交”,甚至以“拍卖”形式举办的人才招聘活动,要立即停止。

2、不难看出人事部一如既往地以“不公开、强制性”等方式处理类似于“人才拍卖”这样的怪现象,但任何临时性行政手段,对改善混乱的人才招聘市场都于事无补。

3、抛开道德的层面不说,仅从法学角度来看,这些表面上的“感觉良好”实际上埋下了诸多隐患,把人作为拍卖标的是违法的。拍卖的司法解释是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4、大学生既不是一种物品,又不是一种财产权利,显然不能作为拍卖标的。拍卖人是指依照中国《拍卖法》和《公司法》设立的从事拍卖活动的企业法人。学校既不是拍卖企业,又没有拍卖师,也不懂拍卖业务规则,更谈不上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和符合国务院有关拍卖业发展的规定。因此学校没有资质成为拍卖人。

5、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最终将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双方达成劳动关系的过程是违法的,如果劳动关系的任何一方出现毁约行为,法院会支持无条件解除合同。这势必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人才拍卖 - 现象剖析

1、人才市场屡屡出现“人才拍卖”这样的怪现象,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无关系,单说大学生这一群体,其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的就业难应归为“教育问题”,像扩招就是极大的影响因素,但专家与学者一致认为其深层原因更多的还是“非教育因素”。

2、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就业的社会环境不宽松,中小企业发展艰难,促进就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广非正规就业手段乏力和就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等。

3、政策制定不容小步挪动,人才西进要想规模化,单靠企业和就业者个人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本质,用人单位和就业个人的观念都要改变,但更重要的是国家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我们正是少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才会使地方各界的‘创新’变得五花八门。而法律上存在的空白,也使不少人大钻空子。

人才拍卖 - 制度创新

1、五花八门的创新归于两大方面,一是类似于“人才拍卖”这样的“方式创新”,另一类则是以上海等城市为代表的制度创新,上海的创新不止是法律法规的创新,还在于整个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比如上海新近推出的“人才超市”,就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

2、与传统人才登记不同,“人才超市”会将招应聘双方的信息通过板报公布出来,或以“视频简历”的方式,即求职者可将个人基本信息拍摄成录像存入人才库。今后用人单位的资料也将如法炮制。这样一来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就像在超市购物,各取所需。

3、西安“人才拍卖”的出现,实际上是各方对“就业难”这一问题寻求解决方式的大胆尝试。但这种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竞聘方式,势必会埋下隐患。专家指出,“人才拍卖”这类现象层出不穷,折射出国家有关部门对就业难问题进行宏观调控手段的缺乏。

人才拍卖 - 各方观点

河北美女保镖菲菲以18万年薪的底价起拍

1、人才被拍卖,在业界尚存争议,部分业界人士认为这种创新可以实现人才的价值最大化;但也有一些人士认为,这种形式的拍卖将人才商品化,剥夺了人才的选择权。

2、现有的人才流通渠道,主要依赖传统的人才市场和猎头公司,渠道显得狭窄。用拍卖的方式推动特殊人才的流动,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有利于特殊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有利于实现特殊人才的“价值最大化”。

3、但是反对声也不少。一位大学教授说,所谓的人才“拍卖”会实际上就是人才竞聘岗位。对于人才来说拍卖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单向选择,谁出价高就为谁服务,这很容易剥夺人才自己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