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档族
基本解释
弃档族就是针对一些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者及跳槽的打工人员和一些非户口所在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档案未采取档案移交手续而导致对档案漠视的态度。对于这一群人,通常被称为弃档族
孙小梅是一位典型的“弃档族”。2003年,小梅从江西某高校毕业,由于在当地没找到满意的工作,一年后她只身到福州闯荡,同时将档案放在江西某人才中心。现供职于福州一家私营企业的小梅告诉记者,她将档案放在江西的人才中心后,只交过第一年的代管费,后来就再没过问档案的情况。
人事档案,浓缩了我们的人生经历,伴随我们一起“成长”,理应得到尊重和重视。不过,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有的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档案,有的连自己的档案在哪里都不知道。这个群体,被人戏称为“弃档族”。
据初步统计,目前,杭州市人才市场里,一共存放着5万份人事档案,但从2005年12月以来,有5000多份档案从来没得到过主人的“关心”。有时,倒是工作人员主动发挂号信去,通知他们办手续。
目前各地人才交流中心“档案沉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部分大学生认为重视“成分”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档案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此根本没把档案当回事外,有的是由于出国留学与档案失去了联系;有的是不愿意缴纳每年几百元的保管费,于是弃档案于不顾;还有的是企业改制、用人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导致大批档案“沉睡”。
如今的用人机制使工作岗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削弱,加之转档手续繁琐,导致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虽然档案的功能有所弱化,但依然有人吃了不在乎档案的亏,因为档案不在、手续不全,耽误评职称的人比比皆是。
详细解释
弃档族-造成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速度加快是原因之一
为什么会形成“弃档族”?专家分析说,这是内外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外因。目前,非公企业发展非常快,吸引了很多求职者。而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自身,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不太了解,往往对档案审查、档案材料收集和用工手续办理,不够及时和完善。有的企业招聘一个人,只是看了他的毕业证和相关资格证书,觉得他能力不错,就马上录用了。
有的企业即便是把档案收了下来,也只是放在老总的抽屉里。这让不少年轻人有了错误的思想,认为“档案里的记录并不重要”。
其次是自身原因。现在,不少人其实有这样的想法:大部分的档案是在人才市场、学校或原单位,只要知道档案在哪儿,到用的时候再去找,不用时也不理会,反正也没人敢毁掉。因而,总是等到用得着档案了,才“临时抱佛脚”。
弃档族-主要类人
弃档族频繁跳槽
第一类是应届大学毕业生,这部分人的数量比较多。按有关规定,大学生毕业后经个人申请,档案可以在学校寄放两年,也可以委托人才市场保管。而之后,因为流动性比较大,事情一多,就忽略了自己的人事档案。
第二类是出国留学或者移民人员。出国深造,在国外停留多年,已无暇顾及档案。而对于出国移民的人来说,由于身份的变化,及国外人事政策的不同,档案对他们来说已经无用。
第三类是在非公有制单位打工的人员。由于有些单位没有保管档案的权限,而他们自己一时也用不着,于是这些人员对档案不闻不问。
第四类就是“跳槽族”。有时候由于“跳”来“跳”去,档案转移的速度跟不上跳槽的速度,“一不留神”,档案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还有一种情况,因与原单位有一些矛盾得不到解决,最终选择放弃人事档案。
弃档族-主要影响
这位弃档族因档案丢失影响转正和计算工龄
影响1 影响转正和计算工龄
有很多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的有关手续,几年后仍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转正定级和工龄及退休金的计算。
影响2 影响评职称和调工作
有的毕业生自毕业后,档案既没提交单位,也没存入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以后职称评定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而有人虽在毕业后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但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等几年后调动工作时,才发现需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并要在自己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
影响3 影响到个人户籍档案
目前很多人开始考虑购买房屋,在银行办理房贷手续时要求出具贷款人的户口证明。然而很多弃档多年的人因为觉得档案不重要,毕业时没有及时从学校转出户口和档案,结果不能顺利办理贷款。
影响4 影响留学人员缴社保
如今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与日俱增,许多学子海外深造归来时,却发现由于人事档案存放不当,无意间做了几年“无业人员”,给今后带来很多不便,比如,他们缴纳社会保险年限出现了断档,享受社会保险方面就会受影响。
影响5 导致干部身份丢失
失业人员及很多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档案存进街道,会导致干部身份丢失,影响职业生涯。另外,目前进入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及户口迁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都需采用干部调动的方式实现,因此干部身份很重要。
弃档族-补救办法
据初步统计,目前,杭州市人才市场里,一共存放着5万份人事档案,但从2005年12月以来,有5000多份档案从来没得到过主人的“关心”。有时,倒是工作人员主动发挂号信去,通知他们办手续。
1、把档案留在人才服务机构但一直没有理会的,只要办妥相关手续,就可将档案关系理顺。
2、“口袋档案”要尽快向人才服务机构咨询,如果档案袋被打开,里面的资料就得经相关部门核实,如果档案资料遗失,还要到原单位去补充和确认。
3、跳槽人员将档案遗留在原单位长期未办理转档手续的,要与原单位协商,解决跳槽后的遗留问题,以便及时将档案转交。
4、毕业生离校后遇到就业的有关问题,请先查阅校园网上的毕业生指导等相关文件,也可打电话回学校咨询,如学校的就业指导科、保卫处、户政科等。如在离校前有需要咨询的问题,可以到学院学生工作组或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咨询。
5、毕业生可在网查询。查询方法:登录所在大学校园网主页,点击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系统,根据查询方式输人姓名、性别、毕业类型、毕业年份等即可查询。另:有问题可网上留言,档案室等工作人员将及时解答。
弃档族-托管程序
弃档族
1、应届毕业生持用人单位盖章的就业协议书到人才市场,并由人才市场在就业协议书“上级主管部门”一栏盖章,或出具《人事档案及关系接收函》。
2、应届毕业生再持《就业协议书》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报到证》。
3、最后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报到证》要求,将人事档案转交人才市场托管。
择业期内可申请学校代管
“毕业生档案处理分几种情况,学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主动办理档案移交手续,做到"档随人走"。”据专家介绍:考研生,档案一般要在5月-7月前将学生档案和思想政治表现表寄到所考学校;已参加工作的,档案去向是工作单位,如果工作单位不接收学生档案,会把档案寄到人力资源中心和人才市场;未找到工作的,学校只能将档案寄到学生原籍的教育局或人事局;参与西部计划或支教工作的,档案将由学校保管,等支教期满再来学校提档案。一般来说,档案在毕业后择业期可申请两年内由学校代管,择业期内未被转走的档案将在期满后,由学校转到学生户口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而毕业生也不能以干部身份将档案和户口迁往外地。
就业后可到两类机构托管
既然要“档随人走”,又怕档案不知去向,那自己保管是不是最安全?国家规定:严禁个人保管本人和他人人事档案。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中介机构通过档案管理费牟利,乱收学生档案,这不仅严重损害学生利益,更可能对毕业生日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档案没有经过正规托管机构的认定,工龄无论多少都会记为零。”有关专家介绍,现在正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报考高峰期,对于需要“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岗位,只有在档案中给予认定才有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后可到两类机构托管档案,即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所属机构,如省、市人才市场或各区(县)人才市场等。
弃档族-具体作用
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须及时“安置”免后患大学毕业生带好“三大件”
一个人的档案作为记录个人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考核奖惩、思想政治状况等内容的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很多手续都需要人事档案作为凭证。
(1)毕业生面对转正定级、评定职称、转入体制内就业等问题时,档案是最有力的证据。
(2)毕业生想换工作,没有档案,在原单位的工龄就不能计算进来,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评价、身份等历史将不复存在,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3)毕业生在个人办理养老保险、退休待遇、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日,都要用至档案。
(4)尤其重要的是,在进入新单位时,要催促单位为自己办理用工手续(招录用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并将招录用材料和劳动合同及时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在离开单位时,记得将自己的离职证明(解除合同证明)等归档。档案是记录人生过程最好的证明材料,只有自己、用人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维护,它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发挥最好的作用。
弃档族-特别提示
弃档族
(1)关于档案托管:对于因故未办理档案托管的高校毕业生,一定注意保留好的《报到证》,这是补办托管手续时的重要凭证!已经办理了档案托管手续的毕业生,在毕业满一年后,需要到托管机构办理转正定级手续。
(2)关于“死档”:被称为“死档”的滞留在个人手中的职工档案,可被市和区县级的职业介绍中心“激活”。
(3)关于考研学生的档案:如果你只是想考研,把档案直接返回原籍,等考上了回家把档案调到学校就可以了。
(4)关于人事档案办理3点建议:①在求职时,先问清楚单位如何接收人事档案,如果不接收档案的,应将档案转到何处。②进入新单位时,要催促单位办理用工手续和签订劳动合同,并及时将招工录用材料和劳动合同交给档案管理部门。③在离职时,记得将离职证明(解除合同证明)等归档,并将人事档案转到新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