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客
基本解释
帕客,顾名思义是指钟情手帕追求环保的人士。“不要纸巾,多用手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青年人中,一个叫“帕客”的新兴群体正在茁壮成长。日日随身携带的手帕是“帕客”鲜明的旗帜,手帕带领他们回到童年的记忆,带领他们走近绿色生活。
详细解释
简介
“帕客”,顾名思义,是指钟情手帕追求环保的人士。源于“手帕”但不限于“手帕”,它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而倡导“环保从小事做起”的绿色群体符号和低碳生活象征,是未来绿色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倡导践行“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低碳生活”理念。
按国际绿色消费者协会IGCA的解释,所谓“帕客”,即为认同“少用纸巾,重拾手帕”观念,倡导并实践“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绿”和“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的手帕使用者、手帕代言人和手帕设计者,可能是未来倡导“绿色品质生活”的一个特色人群,也可能是未来“新36行”中的一个新职业,总之是一个富有活力,环境意识高,敢于承担绿色责任的族群。
复旦大学学生李婷就是一位手帕不离身的“帕客”。李婷特别怀念流行使用手帕的那个年代,“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都要检查小朋友带没带手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纸巾,就没什么人随身带手绢了。”
背景
还记得小时候的手帕吗?让帕客重新拿起手帕,缘于一项关于环保的调查。
咨询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曾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和成都6个城市的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6.6%的公众在过去一周中使用过一次性纸巾,平均每个人每天要使用一次性纸巾10.1张。
如果按一张纸巾的面积为21厘米×21厘米计算的话,把全国4亿多城市人口95天使用的纸巾全部铺开,其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北京市。
“纸巾的大量消耗每天都在给地球增加新的负担,更方便、更环保的手帕却无人问津。”2009年的夏天,李婷和
自己的大学同学一起加入了“帕客”的行列。一些同学在江浙地区联系到生产手帕的厂家,订制了印有各色图案的手帕和布包在网店上销售。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引起众多关注,一天可以卖出去20多条。
“多年前流行的东西,现在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李婷觉得,自己出售的手帕在图案和花色上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价格也不像品牌店贵得吓人,一块碎花棉布手帕只要5到10元,所以受到了的青睐。
“帕客”们极力推广的手帕除了保护环境,还因为手帕能给人带来一些充满温情的记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在获奖演讲中,曾动情讲述了自己与手帕的故事。小时候,米勒每次出门前母亲总要问:“你带手帕了吗?”米勒如果没有带手帕,母亲就回屋子里拿出一块手帕给她。
“只有那个时候我才会走到街上去,好像带上手帕就等于妈妈也和我在一起。”在这个睿智的德国老人眼里,手帕是亲情的象征。
手帕历史
中国使用手帕有悠久的传统。最早始于先秦,兴于汉代。在乐府 《孔雀东南飞》中记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的句子,其中,手巾就是今天的手帕。北京东城区的手帕胡同也是因清代聚集有众多手帕作坊而得名。
手帕或称手绢,前者言其形,而后者谓之质。
帕,本是古代束额的头巾或束发的裹头。束额又称为抹额,一般男女都可以用,我们在陈老莲的“水浒叶子”或
是费丹旭、改琦的仕女画里也能看到这种戴在头上的巾子,到底是为了装饰还是有御寒作用,尚未可知。不过戏曲中大多以抹额形式表现人物在病中,如《群英会》中的周瑜、《洪洋洞》中的杨延昭等等。至于帕头,则是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也是无冠时一种随意性的裹头。历史上的“黄巾”、“红巾”之军,都是以不同颜色裹头的标志。陕西章怀太子墓壁画中就能见到许多系着红抹额的士兵,是当时武人习用的一种装束。这种裹头之物,俗称为“帕子”。
手帕是类似于帕子的物件,所不同者是置于手掌之中,故称之为“手帕”。其用途多是揩嘴、擤鼻、拭泪、擦汗,有时也用干净的手帕包东西。无论手帕暂时存放于身边何处,都得方便顺手取用,以备不时之需。
手帕的质地大多以丝、罗、纱、绢为之,故而又有丝巾、罗帕、手绢之称。古人实用的手帕很难遗存下来,我们仅能在一些图画资料中见到。一般来说,男用手帕大约五尺见方,最大者不过二尺见方,女用手帕最大者不过一尺见方,以六七寸见方者为多。手帕的颜色多用淡色,男子以白色为主,女子则用淡粉、淡蓝、淡绿、淡黄和红色。于是这一尺许对象也成了艺术创作的空间,或画或绣,可谓异彩纷呈。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中就有“缏得红罗手帕子,中间细画一双蝉”的诗句,说的就是手绘的手帕。更有以五彩丝线刺绣的虫鸟百卉,惟妙惟肖,可称巧夺天工。丝、罗、纱、绢都是便于书写的质地,文人或以为诗帕,在一些古代戏曲小说中,诗帕往往成为抒怀传情之物。
手帕是随身携带之物,旧时中国男人多置于袖筒之中,可随时抽出,使用过后再放回袖中。女人则侧置于胸胁,其用途较男子更为宽泛,颦笑时以帕遮口,更添几分妩媚娇羞。京戏《拾玉镯》中的小家碧玉孙玉娇和傅朋邂逅眉目传情时,始终在手中玩弄着帕子。傅朋将玉镯丢下后,孙玉娇为了掩人耳目,也是先将手帕丢敷玉镯之上,借着捡手帕而将玉镯拾起。许多地方戏曲更以手帕作为旦行的道具,是舞台上离不开的东西。今天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东北“二人转”,手帕的飞转最令人注目。在西洋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唐璜》和《茶花女》中,也都在不同场合使用手帕,作为舞台艺术效果的陪衬。《红楼梦》中汗巾、手帕、荷包、香囊、扇袋,常见诸于文字之中,也引出不少公案,足以说明这些随身之物与生活关联的密切。直至五、六十年代初,许多身着中式大襟上装或旗袍的妇女,仍有在胁下第一个扣襻儿上别置手绢的习惯。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一幕中,那位“专管官厅儿里管不了的事儿”的黄胖子大概患的是“泪蒙眼”,因此要不断地从袖筒里抻出大手绢儿拭眼。这一段小细节,却极生动地体现了那一时代的生活风貌。相声艺术的三大件——醒木、扇子、手绢,在表演中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有着无尽的用途。那帕子是夸张了的,约有二尺见方,为的是可以做巾帻之用。
手帕又是中西共享的东西。旧时中国男子手帕的实用性远远超出装饰性,而女子手帕却实用性与装饰性并重,因此女用手帕的质地和绣饰也就更为考究。西方却正好相反,男人手帕有着极强的身份标志和体现修养的效果,也如同皮夹、袖扣、烟盒、手杖、领带、香水一样,是某一阶层男人的身份表征。男人手帕质地多用真丝或亚麻,以素白浆洗的为上品,凡定制的手帕多有家族的徽志或姓氏的缩写字母。放在下装口袋的手帕稍大,约一市尺见方,多是为使用的。而放置在上装左胸前口袋的手帕仅做装饰用,既小且薄,重叠的帕尖略露出口袋一寸许,平时西装多配以白色,正式场合的晚礼服上装也可用红色、蓝色或灰色,这种上装手帕一般是不随意使用的,仅作装饰而已。平时所用的手绢则以各种条纹方格印花的为多。我在法国巴黎和意大利佛罗伦萨都看到过专营男人饰物的小店,有工艺讲究的皮夹、精致的袖扣和手帕,那手帕的种类很多,一般是装在盒子里成半打或一打出售的。
手帕的沉寂大约是与舶来品的Napkin——纸巾的兴盛有关。纸巾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既方便,也卫生,颇为时下大众所接受。纸巾的制作也越来越讲究,从质地到轧花都很惹人喜爱,一些大饭店还印制有自己特色的专用纸巾。但是纸巾也有缺点,一是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经各道工序的触摸,不可避免地留下细菌或病毒,三是在这种养成随手丢弃的简约生活习惯之中,往往忽视了许多生活艺术和生活情趣。
手帕功用
手帕十大功用
1、手帕可重复循环使用,具有环保、循环经济的作用。
2、新一代环保手帕还具有生态抗菌抗病毒等新功能,干净卫生,不会造成白色污染,是典型的绿色消费品;
3、手帕具有与“魔方”一样的功能,其“变化多端”,有益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开发其创造力和都手能力。(例如可以自主设计或叠制老鼠、牛、船等玩具)
4、手帕通常都是采用全棉制造的,人类在使用手帕过程中,棉花来自大自然而最终又回到大自然,对环境并不造成任何危害,是对地球和人类的一份绵绵的爱;
5、手帕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产物,具有文化传承作用。五千年来,巾如人意,不管人文墨客还是农家贩商都留下了很多关于手帕的传说和故事。
6、价格便宜,性价比高,减小教学成本。同样2元钱,一包纸巾只能用一天,而一块手帕至少可以用一年,符合中央节约型社会的提倡。
7、便于携带,其体积、质量都小,携带方便,在环境教育方面可起到随时随地展示和传播的作用。
8、认同度高,从小、青、中、老各年龄阶段都不会认为其手帕不适合自己的年龄段,可影响带动周围人。同时,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都有使用手帕的美好回忆。
9、具有求生功能。在大灾难之下,往往一块手帕可以挽救一条生命。
10、美感性强,持久度高。手帕的美感是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表现载体,同时,不会因为现代文明而被遗忘和代替。每个时段下都会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