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nian的词语
年货记忆

年货记忆

拼音:nián huò jì yì

基本解释


年货记忆 - 概述

年年过春节,岁岁办年货。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年夜饭的餐桌前,常常会回忆起往年的春节,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双白边布鞋和军绿衣裤;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攥着副食本排队买带鱼的情景;或许有的人会想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摆满鸡鸭鱼肉虾的年夜饭餐桌,甚至还会有人想起买了大彩电的那个春节,揣上手机的那个春节,搬进新居的那个春节和买了汽车的这个春节……

时光飞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年货上的花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关于过年的美好记忆也纷至沓来。年味是中国人复杂感情的融合与交织,略显琐碎的仪式里传递着脉脉温情。买年货可以说是超越消费行为的一种精神运动。

年货记忆 - 20世纪60、70年

“凭票购货”时代

10斤猪头1个,约6元;猪碎肉2斤,约1.2元;青菜数斤,约10元;糖2斤,1元;瓜子2斤,约1元;4套新衣服,4元;鞭炮2挂,约1元;散酒2斤,1.2元;烟1条,1.4元;合计:26.8元。

20世纪60年代时,那时候买啥都得凭票,过年也不例外,那时人们最开心的事就是年三十排队买回家一个大猪头,大约有10斤左右,够当时一家六口人吃好几天的。一般人家除了买个猪头,还会买一两斤的小碎肉,即使是碎肉,也得去合作社排半天队才能买到。

那时候置办年货算是一年当中普通家庭最大的一笔开销。到了70年代末期,对肉开始挑剔了,开始买一块多钱一斤的五花肉、精瘦肉。

年货记忆 - 20世纪80年代

“抢购”彩电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物质开始丰富起来,鱼和肉都可以比较方便地购买了。单位也会分一些肉、瓜子、水果之类的。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为家人置办一套新衣服,给孩子买些水果糖,送礼一般送烟酒、点心和水果。那时候花500元左右就可以过个好年。

进入80年代中期,中国的物资丰富了,人们手里有了一些钱,吃饭、穿衣不再犯愁。除夕时十几口子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吃年夜饭,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特别热闹。过年的时候有鸡鸭鱼肉吃了,而且给家里的每个成员都置办新衣服,小孩子还有压岁钱,一般给10元、20元,多的也就50元,大年三十的晚上还有烟花放……那时候过年的礼物还是很传统,也就是糖、饼干、水果之类。

自从有了春节联欢晚会,每到过年看春晚是全家人最期待的时刻,那会儿,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是80年代一景儿。

此外,那个时候过年求吉利图喜庆,贴春联,大拜年,都有新特色。一个倒贴在单元门上的大大的“福”字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露无遗。与此同时,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

年货记忆 -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进入年货清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安稳,由于收入不断提高,那时候过年比较敢花钱了,我换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以及添置新家具等也纳入了采购年货的范围,送礼也会选择档次高点的烟酒。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也一下子变成了50元、100元。

90年代,各种商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逛商场、到菜场买年货成为人们的首选,一些开架式超市也悄然出现。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买肉也“喜瘦厌肥”了。除了传统的瓜子、糖果、花生之外,还会给小孩子买泡泡糖、膨化食品等零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物品种类多了,人们想吃啥都能买到。

年货记忆 - 21世纪

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科学迅猛发展的世纪,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西文化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交融的世纪。

21世纪的人们为了回家过年历经辛苦,回家为了只是和家人吃顿团圆饭。为了妈妈能好好的休息一下,大家都选择在酒店里吃年夜饭了。条件好的家庭这时候往往选择全家一起去旅游。总结21世纪过年的最大特点是为了家人舍得花钱……

置办全家的新衣,买上过年的年货,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年后,逛逛公园、看看亲朋好友,21世纪过个年,花费在一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