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nan的词语
南半球魔咒

南半球魔咒

拼音:nán bàn qiú mó zhòu

基本解释


从1930年——2006年,在南半球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全部是南半球球队(南美球队)获得了冠军,这就是所谓的“南半球魔咒”。2010年南非世界杯,南美球队再次集体“井喷”,一种解释是出于地缘和历史;另一种说法是南美足球不再追求华丽,更注重务实和功利。北京时间2010年7月7日凌晨荷兰3—2战胜乌拉圭闯入决赛,这一困扰欧洲80年的魔咒终于告破。

南半球魔咒-历史数据

解读世界杯“南半球魔咒”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在乌拉圭举行,乌拉圭获得了冠军;

1950年第四届世界杯在巴西举行,冠军依然是乌拉圭;

1962年第7届世界杯在智利举行,冠军变成了巴西;

1978年第11届在阿根廷举行,最终东道主举起了冠军奖杯。

在世界杯足球赛的历史上,仅有4次是在南半球的国度举行,而冠军也无一例外被南半球的球队获得或者说都被南美球队获得。

南半球魔咒-地缘优势

磁场

南半球季节变化与北半球相反,这也是“南半球魔咒”地理优势助推论之一。

看过灾难电影《2012》和《地心末日》人都知道南北磁场颠倒带来的灾难。电影如何夸张暂且不论,南北半球的磁场不同是事实。那么可以这样解释,南美球队不像有来自北半球的球员那样,受到南北磁场颠倒对人体的干扰。

海拔

虽然南美的这几支球队都是低海拔地区,但安第斯山脉纵贯美洲,这里的球队和球员大多都习惯了高原作战和海拔变化。就拿阿根廷来说,外围赛两败高原,1比6和0 :2分别输给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昔日的教训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经验。要知道这次南非世界杯的几座球场,来回穿梭于高低海拔之间。

气温

这是最明显的。南北半球,一个冬季一个夏季。南非的6、7月,是这个国家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看看现场替补队员的防寒设备:手套、羽绒服、绒线帽,毛毯,就知道有多冷。世界杯传统列强的球星们,大多都来自于欧洲五大联赛。在一个残酷的赛季之后,带着伤病从炎炎夏日突然降临到洌冽寒冬,低温势必透支体力。南美球队除了巴西是热带国家,其他几支队伍适应性相比较要快一些,而且巴西队2009年南非联合会杯[足球]期间对于寒冷已经提早准备。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是一个气候类型,并不是地中海沿岸独有。南非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同时受两种冷暖洋流的夹击,再加上大部地区处于高原,因此南非大陆形成了3种气候:西南部沿海的地中海气候;东部及南部沿海的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其他大部地区的热带草原的气候。

其实地中海气候谈不上是谁的优势,上半场还晴空万里,下半场就是大雨瓢泼,对有所有队伍都一样。只是南半球的国家大多队员游走世界各大联赛,适应能力本来就强。比起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英格兰、德国这些队员大多本土作战,自然难以适应。而且南美球员毕竟只是从一个的冬天到另一个冬天,这一点比什么都强。

南半球魔咒-技术/战术

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技术派南美球队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球风也趋向务实和功利。

根据传统观点,南美足球会在技术上占据优势,但其战术素养却远远落后于欧洲。

可是在2010年世界杯上,球迷发现邓加、塔巴雷斯、马蒂诺等南美教练的执教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欧洲同行。特别是巴西队,在“防守、再防守”的指引下,攻守两端日趋平衡。就连马拉多纳也学起了穆里尼奥的实用足球战术。

欧洲联赛带给大批南美球员的,不仅是赛场上必须的战术纪律和执行力度,也是身体等诸方面的同化,甚至于踢球风格的彻底改变。南美球员在回归国家队之后,不需要经过太长时间的磨合。

南半球魔咒-被打破

北京时间2010年7月7日,但是随着荷兰国家足球队3—2战胜乌拉圭国家足球队闯入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这一困扰欧洲80年的南半球魔咒终于告破。

橙衣军团在决赛中将要面对的对手不是德国国家足球队就是西班牙国家足球队。本次比赛是非洲大陆第一次举办世界杯,欧洲球队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完成会师,也宣告欧洲球队将首次在非欧洲地区举起大力神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