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mo的词语
摩天大楼指数

摩天大楼指数

拼音:mó tiān dà lóu zhǐ shù

基本解释


1999年,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经过研究验证了摩天大楼与经济危机的关联,并将这种关联称为“摩天大楼指数”——每一幢刷新世界纪录的摩天大楼的崛起,往往都伴随着经济的衰退。

摩天大楼指数-概念

1999年,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Andrew Lawrence)首度提出“摩天大楼指数”(Skyscraper Index)这一概念,因为他发现到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宽松的政府政策及对经济乐观的态度,经常会鼓励大型工程的兴建。

然而,当过度投资与投机心理而起的泡沫即将危及经济时,政策也会转为紧缩以因应危机,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政策与经济转变的先声。这一惊人发现被称为“百年病态关联”:大厦建成,经济衰退。故此,“摩天大楼指数”也被称为“劳伦斯魔咒”。

摩天大楼指数-历史现象

1907年美国信贷危机在此次金融海啸中被反复提及,人们记得当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人们也记得危难时刻的“救世主”摩根,他注资托市的“英雄行为”化解了危机,也成就了自己“史上最伟大银行家”的声誉。然而,鲜有人还记得在危机背景下诞生的两座摩天大厦——1908年至1909年落成的纽约新加大厦和都会人寿大厦。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华尔街40号大厦、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相继落成,没有人会忘记同期一泻千里的股市,《光荣与梦想》中描述的美国1930年代的情景成为许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

1973到1975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再夺全球最高荣誉,而历史教科书中把这段时期的笔墨交给了石油危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面对包庇以色列,又不肯对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的西方国家,阿拉伯国家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他们。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取代了西尔斯大厦的最高纪录,而亚洲金融危机也正肆虐一时。有人感慨,1999年诞生的“摩天大楼指数”如果能提早两年推出,很可能马来西亚人会重新考虑是否修建双子塔。不过显然台湾人没有把这一指数当回事,2000年至2001年建成的台北101大楼见证了高科技泡沫破灭,全球股市狂泻。

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兴建之初,曾有人提起“摩天大厦指数”预言,投资方日本森建筑公司总裁森稔在全球地产界是出了名的“喜欢摩天大楼的人”,自然不会为了一条草根经济规律,就将刚迈出国门的腿收回去。当时勉强提出的反驳理由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海外投资,这与其他本地私人财团或国有企业斥资兴建的世界级高楼情况不同。2008年8月,环球金融中心落成,9月,全球金融海啸如约而至。

2010年1月4日,耗资41亿美元的全球第一高楼迪拜塔落成。迪拜塔将使得迪拜以全球地标性建筑所在地的身份继续赢得世界关注,但迪拜的房产价格将继去年重挫50%后再跌去30%。2007年7月21日,迪拜塔被正式确认为全球最高建筑物当天,美股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在这天之后,次贷和信贷风潮即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欧美。

摩天大楼指数-意义

事实上,“摩天大楼指数”并不适合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为世人敲响了警钟,使人们可以更理性地进行投资。

在“摩天大楼指数”的启示下,人们可以发现很多适合作为判断经济周期和未来运行方向的依据的指标。比如,证券新增开户数、新增货币供应量等,这些可以通过媒体直接获得的数据,也能够辅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