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指数
基本解释
据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报道,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戴维·叶尔马克教授发现,时尚界存在“米歇尔效应”。据统计,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间,米歇尔“穿衣经”引发的轰动效应为美国服装业创收27亿美元。
米歇尔指数-研究结果
叶尔马克教授统计了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这段时期内189次公开露面时所穿的服饰。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被她选中的服装品牌,无一例外全部迅速蹿红,该品牌服装公司的股票也必定随之大涨。其中主要的18个品牌平均涨幅达到2.3%,远超过美国明星代言的0.5%。
米歇尔2010年8月的欧洲之行带动数家公司股价飞涨,其中美国塞克斯服装公司的涨幅竟然高达16.3%。据报道,米歇尔在一场脱口秀节目中提到了J. Crew品牌,两个月后又戴了这个品牌的手套,该公司股票也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飞涨不止,并且这种飞涨的态势整整持续到下一年。叶尔马克教授把米歇尔带动服装公司股票上涨的幅度称作“第一夫人指数”。
米歇尔指数-对比
在这篇报道中,叶尔马克教授还把米歇尔与法国第一夫人布吕尼做了对比。叶尔马克教授称,虽然布吕尼曾是名模,但她总是青睐于奢侈品牌,比如迪奥等,而这些奢侈品的咂舌价格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相比之下,米歇尔不仅喜欢“混搭”,衣服价格也更加平民化。
米歇尔指数-因素
叶尔马克教授分析,米歇尔效应背后有三大推动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科技。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更加便捷地分享时尚信息,“米歇尔效应”更容易得到传播。第二因素要归功于米歇尔的个人地位。由于这样的公众人物一般不会为了钱替某品牌做广告,所以公众对他们的选择带有“额外”的信任。第三个因素就当然和米歇尔非凡的个人魅力与独特的时尚品味密切相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