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lao的词语
老板效应

老板效应

拼音:lǎo bǎn xiào yìng

基本解释


老板效应 -简介

中国人的一个弱点是特别怕老板。调查显示,在职场上,有将近八成的白领怕老板,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测试,则让这一事实显得更加幽默——通常在辨别照片中的人物相貌时,人们应该更快识别自己的面孔,可是当有老板的面孔存在时,却会降低找到自己面孔的速度。但是,这种“老板效应”在西方人中是不存在的。

惧上心理

“中国(企业)管理层的一个弱点就是特别怕老板,不敢和老板直接沟通。”思科中国前总裁林正刚在一次演讲中如此说,中国职场中员工的“惧上”情绪每个人都有体会。甚至有人怕到夜不能寐的程度。

“在老板面前,我就是三无产品”

周小云(化名)所在的部门负责运营,既要关注时下流行的状态,做出精品,又要能够创造一定的效益。她是部门的副经理,混在开会的人群中,耷拉着头,希望不要被老板发现。但BOSS还是猛然说:“你来讲一下,小周,你说说看,这款产品怎么卖得这么慢。”周小云形容当时的状态就是,“肾上腺激素高度分泌,整个身体的血液以八十迈的速度呼呼往上涌,脑子的温度立马上去了,前后温差怎么也得有个五六度,热量继而传导到神经,脸皮开始发烫,嘴巴不利索了,想说啥来着,都是浮云了。”在老板面前,我就是三无产品,无自信、无自我、无自由。于是,我还是选择离开了。”

“有时候很羡慕那种‘自来熟’的同事,他们在事业上也是平步青云,有调查显示,职场中,白领惧上的心态将近80%。其中有一小部分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严重的社交障碍。我可能就属于其中了。”周小云说,曾经专门去看过心理学知识,有一种老板分类说很有意思,据说是美国人总结出来的,想想有点道理。

在这一理论中,老板被分成了老虎、考拉、孔雀、猫头鹰、变色龙等五个倾向的类型,老虎“凶猛”、考拉“可爱有魅力”、孔雀“喋喋不休”、猫头鹰“形式刻板”、变色龙则是“善变”,毫无疑问,很多人都喜欢考拉型老板,这类老板有亲和力,平易近人,性格温和,处事张弛有度,始终让员工处于一种轻松干活、享受工作的环境中。但可惜的是,多数老板是老虎型,“老虎型老板”发威的时候,可能连楼下的保安都能听到他的咆哮声,但他们通常都对事不对人。尽管这样,员工还是不会喜欢,打个比方,“如果老虎对你笑一个,你觉得是啥意思,高兴还是害怕?”

惧上心态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产生的?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林万贵表示:“正常的上下级,毕竟不都是朋友,下级对上级较为陌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一点紧张、不适,那很自然,但如果真的发展到恐惧,甚至经常出现见到老板就口吃、结巴,这就属于社交方面的障碍,门诊里倒是没有因为专门怕老板来就诊的,但是在社交障碍患者身上,怕老板也可以是其中的表现。”

鼓楼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杨海龙表示,“有的时候确实能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公司是外企,大老板是外籍人士,中层管理者是中国人,但是底下的员工却感觉,有时与大老板直接沟通要顺畅许多,与中层倒是有很多陌生与距离感。门诊的来访者中,有不少人透露出这样的疑惑。”

专家说,怕老板,很大的因素还是与个人有关系。持有严重惧上心态的人,大多数都是自卑感强的人,而且这种“怕老板”的体验不能轻易摆脱,不能马上随着自己的成就而消除,它如影随形,犹如一副面具,你走到哪,它跟到哪。有时甚至尽管外人看起来你已经很优秀,但你自己却总感到莫名的自卑,这就是自卑势能。当一个人有很强的自卑感,那么他看到的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人怎么能跟有价值的老板对等呢?所以,为了保护自己,避免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尽量减少与老板接触的机会,惧上心态也就产生了。

怕老板人数为何如此之多?

数据显示,有80%的白领会怕老板,人数为何如此之多? 南京大学一位专家说,怕老板虽然是心理表现,但是其实是社会决定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得不看老板脸色啊。”从小到大,都在一种激烈的竞争中,家长在教育中,就在灌输竞争的思想,“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跟在后面撵着,小学、中学、大学,现有的教育就是“淘汰式”教育模式,好不容易千军万马杀了出来,又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就业,“千辛万苦有个工作,不怕老板行吗?”

有专家说得更在理,中国的教育是“批评式”教育,从小告诉你“哪些不应该做”,而国外教育是赞赏式教育,做对了一件,就要鼓励。我们现在的许多“80”后,就是在不断批评中成长起来的,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极为在意老师的看法,甚至心生畏惧,自我意识便会受到压抑。正是这种长期的压抑使得自我中心的优势消失殆尽。相反,在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环境中,等级关系对自我意识的影响就微乎其微。

林万贵表示,“惧上心理也称权威恐惧,是社交障碍中的一种。这种权威恐惧和从小所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服从要听话,否则就遭到否定和打压,那么,受这种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感受到来自于权力的压力。这种压力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对于权力的恐惧,而上级只是其恐惧的投射对象。”

老板让员工“怕”他的“距离感”

林万贵说,有个例子值得人们关注,在二战结束后,很多人就在反思,如此严谨、讲究科学精神的德意志民族,为什么会对希特勒等人如此荒诞不经的理论相信了那么长时间,后来发现在当时军队中层里面,有不少人属于权威主义人格,对上唯唯诺诺,对下则是专横跋扈,而另外一种民主性格,即对人一视同仁,讲究承认过错的人却比较少。

相信许多企业老板,不能说有权威主义人格,可能就是故意让员工“怕”他,产生距离感,这样的领导艺术,可以让员工很好地执行自己的命令,贯彻自己的理念。

不过,人们对压力的反馈呈倒U形曲线。适度的压力具有创造性,压力太小,人没有动力行动,而压力太大,会抑制人的能力,发挥不出自己的成绩。也就是说,适度地看重与老板的关系,会让自己更得体地展现自己,为自己赢得机会。而如果太过看重老板对自己的印象,觉得与老板处不好关系就没有活路的话,此种底限的心态会让你焦虑,而焦虑心态将会大大抑制你处事能力的发挥。在老板面前,你就会做作,就会不自然。

西方状况

这种“老板效应”为何在西方人中是不存在的?

中国人怕老板,难道西方人就不怕吗?许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说,也不见得,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没表现出特别紧张、不适的感觉。

那为什么中国人在老板面前常常没有自我意识?专家说,一般认为人从两岁开始就有了自我意识,标志是通过“点红测验”。所谓点红测验就是悄悄地在婴儿的鼻子上抹上一点胭脂,然后把婴儿放到镜子面前,如果婴儿知道镜子中的是自己,就会去擦鼻子。聪明点的婴儿能在15-17个月时就通过点红测试,大部分的婴儿在18-24个月时都会通过点红测试。别看点红测试很简单,只有极少数的动物能够通过这个测试。对于成人,认知自己面孔的能力可以作为其自我意识强弱的指示器。

而这种自我意识,中外也许真不一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韩世辉及其学生马燚娜招募了20名研究生参加一项测试。测试的内容非常简单,电脑屏幕上随机显示一张面孔,参与者只需判断它朝向哪一侧。测试过程暗藏玄机:在其中一组测试中,出现的面孔可能是参与者本人的或是其导师的。正常情况下参与者识别自己面孔速度要比识别其他人的更快,结果参与者非但没有产生类似的优势,反而对自己导师面孔的响应时间更短。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上、下级的关系,是否就一定伴随“老板面前无自我”的情况呢?专家随后把实验搬到了大洋彼岸,结果美国大学生对面孔判断的自我中心优势,没有因为自己导师面孔的出现而消失。

杨海龙说,“也许是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模式不一样造成的,国外的老板更为严谨,但在中国的企业里,条条框框的限制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