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书院
基本解释
蓝田书院有两个:一个是朱熹创办的位于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一个是位于南投县内的蓝田书院。
详细解释
蓝田书院类别
⒈朱熹创办的蓝田书院位于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历史上科甲鼎盛,人才济济。曾出现过近百名进士。宋代状元余复,清末抗英民族英雄林朝聘,近代书法家李若初等等。。。 杉洋风景优美素有蓝田八景
⒉ 蓝田书院位于南投县内,俗称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该书院兴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在曾长茹先生重修之后命名为“蓝田”。这幢两进两护龙形式的中国传统建筑,古色古香,外有围墙环绕,结构壮丽。1996年修护,1997年竣工。整修后书院仍属三合院闽南式建筑,坐西朝东,后靠卦岭,前临枕头山。前院的大门(奇贤门)、历史匾额与蓝田书院碑记等,都是蓝田书院重要的史物。蓝田书院的“绿美桥”下,猫罗溪水环抱。蓝田书院为南投县七大古迹之一,并列名三级古迹。
南投县蓝田书院概述
道光初,平埔族迁入埔里盆地后,南投地方汉人社会颇为发展,民生欣欣向荣,兼以受彰吧文风勃兴之影响,于是南投渐露文运曙光。
道光十一年(1831)南投县丞朱懋,倡议建书院,卜地街后东偏康寿庄菜中。是岁冬月兴工,以生员曾作云等人捐款并董其事,道光十二年十月告竣,颜曰:「蓝田书院」。
南投县蓝田书院名称意义
意取其树人无殊种玉,盖欲藉此为培植之区,而冀青出于蓝,以共与孝弟力田之科。
南投县蓝田书院特色
中祀 文昌帝君 后祀 朱熹为讲堂,旁为斋舍,供山长居,两翼厢房为诸生肄业地。
外环以墙,结构壮丽。民国85年修护,86年竣工。整修后书院仍属三合院闽南式建筑,方位坐西朝东,后靠卦岭,前案枕头山。「绿美桥」下,猫罗溪水环抱。远眺东北省府虎山,炎峰九十九尖蔚然在目,蓝田吉地,堪称地灵钟秀也。
古田县杉洋-朱熹与蓝田书院
在西起古田水口闽江畔,东至宁德海之滨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条蜿蜒的古驿道,驿道的中途、宁古交界处,有一个山村小镇,深藏于鳌江之源的群山之中,这个深得大地钟灵的小镇叫杉洋,因镇北二里有座蓝田书院,所以杉洋又被人誉称蓝田。且这书院由于南宋朱熹的驻足讲学而名耀八闽。
蓝田杉洋聚居着唐天宝年间入闽的余氏,避黄巢之乱的皇族李氏,因闽王审知之祸落脚于此的彭氏,还有特地从福清迁居来的林氏。“余族只今丞相裔,李氏原是帝王孙”,四氏族,都源自中原旺族,中原文化世代传承,沿袭不衰。他们在这个山间小平原开荒拓土,繁衍生息,逐渐形成现在这样一个拥有近万人的江南小镇。
创业有成之日,便是重儒兴教之时。有位不仕永贞(今罗源)县令,吟着“喜遂还乡志,家贫身自安,有田三五亩,种竹作渔竿。”诗句隐居在杉洋的老者余仁椿,倾一生的积蓄和田产,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在其隐居地仕坂的附近“相地宜,创学馆。萃山川之秀,额以蓝田”。这就是八闽最早的书院之一——蓝田书院。蓝田书院历宋、元、明、清、民国多次修葺重建,到了民国14年,占地已达94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