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剩族
基本解释
恐剩族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担心自己步入“剩女”“剩男”行列的大龄青年。这几年关于“剩女”“剩男”、“败犬”甚至“圣人”等字样满天飞,说的都是大龄青年的单身情况。背后传达的也是一种对于单身状态的焦虑。现在其中的部分人也不再掩饰,直接将自己称为“恐剩族”,表达的是担心自己步入剩女剩男行列。不仅大龄青年有这种焦虑,一些年纪不大的人也开始被这些方面的情绪困扰。
详细解释
简介
“剩男、剩女”的增多让大学生也开始焦虑。新学期伊始,如何防“剩”成为不少女大学生热议的话题。寒假期间走亲访友,看着家里的亲戚渐渐从 “初级剩客”升级到“齐天大剩”,有些女大学生们不免产生“恐剩症”。有人疾呼恋爱补习,不少家长甚至坦言毕业择偶比就业更重要。
原因
恐剩族
“要是学校开一个恋爱补习班就好了。 ”华东政法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小周最近正为情所困,想鼓起勇气来个“倒追”,却不知该如何下手。
和女朋友吵架该怎么处理?交往的开销要如何分担?怎么拒绝男朋友提出的性要求?……不少大学生自嘲恋爱的疑难杂症越积越多,却无神医对症下药,只能自己摸着石头颤颤巍巍过河。
“不会恋爱,只能做剩女了。”小周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之前谈过一次恋爱,但交往时遇到很多问题都无法很好地处理,向闺中密友讨教,她们也很难给出专业建议。“我身边很多同学都希望开设一个恋爱补习社,请一些专家来指导,或者教一些化妆技巧和交往技巧,对我们以后‘经营’感情会很有帮助。 ”
“过年聚会的时候,家里人都劝我快点找一个男友先‘练’起来。”交大英语系的丁娇娇告诉记者,两三年前,家里的亲戚都极力反对大学生谈恋爱,没想到今年居然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估计是因为我那两个剩女姐姐的关系,她们读大学时都没有谈过恋爱,没想到现在都快奔三了,还是没找到‘家属’。 ”
同济大学交运学院的大一学生小孙说,今年拜年时也收到了亲戚们的“忠言”。 “我好歹还只是个90后,对恋爱心态很平和,但家里的亲戚言之凿凿。经他们这么一‘洗脑’,我也有点担心了,一向保守的爸妈居然也一本正经地让我争取在新学期找个男朋友谈一谈。 ”
家长看法
记者2010年3月8日在家长中做了一项随机调查,在如今就业困难、好工作难找的大环境下,一些家长竟然对孩子未来工作觉得无所谓,反而担心孩子在毕业后还没有合适的对象。在这项调查中,最担心孩子“择偶”的家长中,女生的家长占绝大部分。
家长刘女士的女儿才刚刚大一,她已经为孩子的恋爱问题操起心来,“其他倒不担心,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婚姻问题,现在找不到朋友的大龄女性很多,所以让她抓紧点! ”
在日本即将读完本科的顾嘉轩告诉记者,目前经济不景气,国外找工作很难,决定先回国。而她回国先不忙着找工作,而是抓紧去相亲。 “我妈已帮我物色了一个,回去之后先见个面。 ”小顾说,自己在国外的交友圈很小,如果不靠相亲,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剩女。
专家观点
恐剩族
大学生恐剩症是社会现象的折射
“现在学校里不找,毕业之后更难找!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大学时代是谈恋爱的最佳时期,“学生想恋爱的需求不仅存在着,而且是美丽的。”顾教授还指出,大学生患上“恐剩症”也是大龄青年增多这一社会现象的折射,一些男女比例失衡的高校,很容易制造出剩男剩女,因此除了依靠自己找对象,也需要父母等其他力量齐心协力来解决。
对于准毕业生们想要去相亲,复旦大学社会系教授于海也表示,多一种交友渠道未尝不可。不过,“90后”步入相亲一族还为时尚早,“还是建议先自己去寻找,即使受挫也是一种成长。 ”
名词解释
剩斗士、必剩客、斗战剩佛、齐天大剩…… 他们不是食物名、也不是卡通角色,而是指大批大龄未婚人士组成的“剩客”演绎的另类“剩”文化。
“剩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可分成不同段位:
25-27岁:初级“剩客”—— 剩斗士
这些人过了普遍认为的最佳寻偶年龄,虽“被剩下”,但还是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
28-31岁:中级“剩客”—— 必剩客
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逐渐减少,而他们自身又因为事业忙碌无暇觅偶,别称“必剩客”。
32-36岁:高级“剩客”—— 斗战剩佛
身经百战,在残酷的职场及风花雪月的情场中摸爬滚打存活至今,但是依旧单身,尊为“斗战剩佛”。
36岁以上:特级“剩客”—— 齐天大剩
没啥说的,啥原因都有,反正“齐天大剩”了。
思考
固然,社会上某些因素阻碍了男女的结合,比如网络时代,面对面交往变少;比如丈母娘不愿意接受没有房子的女婿等等。但我们需要明白,社会变了,上一代的适婚年龄并不适合现在一代,从前的人性成熟就可以结婚,现在人读个大学出来,再工作个几年,积累上一些家庭生活资本,都是年近30的。何谓大龄,这个概念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重新定义,无论是父辈还是我们年轻人自身需要有个新的认识,理解生活本身要先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这个社会所处的社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