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kong的词语
恐归族

恐归族

拼音:kǒng guī zú

基本解释


 恐归族是对那些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国过春节的人的概称。在常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眼里,“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甚至还容易和不孝牵连在一起,但对“恐归族”来说,恐惧回家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可假期永远太短;年底各种开销加大,回家过年无疑又是一次“大出血等等。

详细解释




 概述

春节将近,不少家在外地的单身白领又开始张罗着订票回家,似乎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归心似箭。然而,也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对春节回家充满了烦恼与恐惧。对他们来说,与其混进春运大军辗转奔波地回去团圆,倒不如一个人留守都市,享受一份冷清的自在。他们的恐惧,非对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节日回家的种种烦心事折磨之下,一种本能的反应。

在常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眼里,“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甚至还容易和不孝牵连在一起,但对“恐归族”来说,恐惧回家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可假期永远太短;亲戚朋友一大群,好生热闹,却似乎三头六臂也探不完;乡情纵然可亲,可常年生活在外,自己已经无法适应这片土地上的生活节奏;年底各种开销加大,回家过年无疑又是一次“大出血”,令财政赤字越发岌岌可危;好不容易能静静地享受单身贵族的特权,却被父母亲抓住连逼了七日的“婚”……春节回家,怎一个“烦”字了得!

顾虑

一、会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危机。小孩子比父母,老年人则比儿女。谁的儿女有出息,更孝敬,当然是老人脸上有光的事情。而身在异乡的儿女们能够孝敬的惟一表现当然就是出手大方……

二、害怕父母逼婚。婚姻大事是每个父母最悬心的事情。他们只希望你们能够早日结婚传宗接代让他们抱上孙子,却不明白现如今的婚姻也不是那么容易想结就结的。

三、还有就是怕领着媳妇回家受罪的。有些偏远山区仍然有些观念十分落后。有一位刚刚结婚的女孩子跟着新婚老公回农村老家过年,吃饭住宿倒还可以习惯,可家里的规矩实在受不了。

困局

·囊中羞涩,没脸回家! 本人在北京好几年了,今年九月份辞职找了份新工作,工作不怎么样,没挣到钱,眼看就要过年了,除去租房和生活开支,已经所剩无几,回家拿什么孝敬父母?

·一事无成,怎见乡亲? 回家过年,就得向父老乡亲亲朋好友“汇报工作”,如今年届四十好几,一事无成,平凡如尘埃,细小如芥菜籽,经济上只能养活自己,养个家庭还感觉吃力。红红火火大过年的,怎么好意思交“白卷”啊。

·交通费,心疼啊! 火车票也好,飞机票也罢,以往多贵都得买,往往是不考虑价钱的!路近的几百块,路远的几千块,本来就没存多少钱,一下子全报销在回家的路上了,今年咬咬牙把来回的旅费省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压岁钱看涨,不堪重负! 既然已经工作了,回去就意味着不得不给哥哥嫂嫂的下一代发压岁钱,现在物价上涨,压岁钱的行情自然也看涨,几十块钱的红包自己都不好意思发出去,这样一来,对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来说,又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调查反映

1、走亲访友比上班还累

“春节回家不能休息放松,反而比平时上班还要累。你说我回去干吗?”说这话的时候,老陈分明带着一股怨气,一点儿都不顾及他的君子形象。对此他马上解释说:“不是埋怨——你想想,年三十晚上才回到家,除了年夜饭能好好坐下来陪陪父母以外,天天都要出去聚会。亲戚、朋友、老同学、好哥们儿,光喝酒就喝得我头都大了,这样过年,太累了!”

在某网站工作的宋军也表示,春节回家应酬太多,不但没时间陪父母,也把自己弄得很疲劳,“回来上班,一个星期都缓不过来”。宋军是重庆人,来广州工作已5年,基本上年年都回家,07年春节,他决定带女友去福建旅游。

以下摘录一段记者(简称记)和宋军(简称宋)的真实对话——记:你对春节期间的礼节性探访怎么看?

宋:对于同学、好友和师长,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聚聚的。至于走亲戚,我觉得有一部分就比较烦。有些是不得不去的,另外一些我根本不认识,但父母让去也没有办法。最头痛的是,如果不去哪家,就会被误认为清高,他们会觉得你翅膀硬了有出息了,就不认穷亲戚了,回头可能会说你看不上他们呀什么的……所以,有时候真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

记:那去亲戚家要买些什么东西?还是要送红包?大概花费如何?

宋:东西红包都要啊!而且有时候买200元的礼物过去,一些农村的亲戚还看不上,所以我干脆就送100元现金。基本上每回家一次,路费和其他费用加起来都要1万元以上。

记:回去一般几天?能在家里呆几天?

宋:如果请到探亲假,一般能呆半个月吧,但在家最多就能呆5天,其他时间都在外边到处“拜年”。

记:这样回家好像有点劳民伤财,你觉得值吗?

宋:值不值就要看个人的心态了。我认为两年回去一次是必要的,毕竟回家是能够好好放松的,而且能感受家乡的变化。要是隔年把父母接来过年就最好。

这边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这样,每次没到月底她也会囊中空空,经常要靠朋友接济来度日。过去,小风曾是个恋家狂,在外地上学时就逢假期必回家,工作以后当然更加照回不误。据她说,第一年,回家的机票钱是向领导借的;第二年没再借钱,是因为刚办的信用卡派上了用场。结果,往返机票加上回去一顿慷慨送礼和“豪请”,一个年过下来,人还没回到广州,身上已背了过万元债务。对“月月光”的她来说,要还上这么一笔钱,难度可想而知。

自打那次起,她对回家就没那么狂热了,“倒不是说回家花钱不值得,而是觉得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还不足以支持年年回家。这样折腾一次确实挺‘伤’,加重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对正常的朋友交往有影响。比如因为要还钱,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法出来赴约。那才叫惨!”

与小风的“无厘头”花钱法相比,更多人的钱袋是被压岁钱“洗劫”一空的,家住普宁的徐莎就是其中一位。徐莎说,过年回家最怕的就是要花很多钱。由于派红包是潮汕春节习俗中的重要一项,不仅长辈要封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封给长辈。而在她家乡,人们习惯用钱数来衡量“心意”,推崇“你给多少我还多少”的交换观念,“一般每封红包最少也要封50元,像我这种亲戚多,自己又没结婚没有小孩的,可就‘亏大了’。”徐莎说,“我很羡慕广州一些珠三角城市,给红包可以象征性地封个五块、十块,我觉得这样比较容易接受。”

有关派红包的另外一种情况,则与观念有关。老家在湖北的陈小姐表示,给比较亲的人派红包,我很乐意。但给那些根本不熟悉的、几乎叫不出名字的亲戚红包,让我觉得自己很傻。其实这不是钱的问题,只是我更愿意把钱用来请朋友吃饭,或是出去旅游……至少让我知道钱是花在了实际的地方。

2、亲友“催婚”烦不胜烦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都市白领仍然形单影只。眼看家乡的同龄人多已成家生子,故每次回家,父母挑起的头一桩话题便是婚姻大事。而在春节,亲朋好友聚到一起,大规模的“集体围攻”就成为经常出现的景象。为了逃避这场“逼婚”乱箭,有些人只好躲避回家。

小程的父母住在江苏一座小县城内,近两年,由于亲戚朋友都陆续搬迁到了大城市,这让春节回家的小程几乎无亲可探。虽然在那些疲于走亲访友的人看来,小程是幸福的,然而她却也有自己的苦闷:“过年回到家,想找个人说话都难。”记者忙问何不多与父母聊聊天?小程一脸无奈:“聊。但他们只要一开口,就有意无意地把话题扯到‘找男朋友’上来。像什么‘你看你今年过年都二十几啦’,‘上次看到你小学同学××的女儿都会喊爸爸啦’……唉!听得我耳朵都快出茧子了。”郁闷之下,去年大年初五刚过,小程就以单位有事为由,逃一般地回到了广州。

26岁的阿琼是潮汕人,她说:“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如果女孩子25岁还没出嫁,全家人就会特别着急。每次回家过年,亲戚朋友都会特别询问我,怎么还没有男朋友啊,有没有人帮你介绍啊……烦得要命。其实亲人的关心我完全理解,可是这种事哪能急呢?今年春节我不回家过年,不为别的,只想图个耳根清静。”

小梁出校门刚一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事业刚刚起步,正自需要拼搏。”可去年春节一回到家,他就被父母天天催着找女朋友。就因为没有女朋友,小梁整个春节都在遭受被“审讯”的滋味,“他们这么一逼,什么过年的心情都没了。虽然老妈做了很多我爱吃的食物,可我好像得了厌食症,什么都吃不下,只想赶快逃走。”

记者手记:内伤好过情伤

过年回家“不爽”。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记者本身就是“受害人”。哈哈,顶着被家人口诛笔伐的风险,还是决意聊此话题,是因为在下相信,有不少年轻人和我一样深谙其苦,不管怎样,我们只是需要一点他人的理解。

其实,倒不是回家真有多么不开心,只是春节,这一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牵连了太多的繁文缛节和既定程序,让简简单单的回家过年凭空多了许多负累,加上假期有限,就很容易产生矛盾,落得身心俱疲的下场。一个处理不好,难免冷落了亲友,伤了感情;即便处理得“好”,也最多是以马不停蹄换来“皆大欢喜”,而彼时,回家者本人所能享受到的春节之乐,恐怕已打了不少折扣。

笔者以为,遇到回家难题的人,无非需要两样东西:要么是坚定的立场,要么,是牺牲精神。前者可使自己与“不爽”绝缘,而回家也未必要在春节,但这无疑需要家人的理解;至于后者,则是懂得处理的人须备的特质。换言之,有些人春节回家能够处理得好,多是以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只是这牺牲,可以尽量做得不为旁人所觉察。基本上,回家一趟或多或少都会受些“内伤”,回来稍事调整也就算了。所幸这春节一年才一度,因而这内伤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世事难有十全十美,不妨将这看成是回家的一种代价吧。

若不甘愿受些内伤,恐怕就要冒着有人须受“情伤”的危险。也许是咱们的父母,也许还会波及到更多人,自己也难逃其疚。一位因工作原因九年没有回家过年的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有家回居然还要探讨什么烦恼?过年有家不回的人,那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家里有问题。因而,刚刚获得“新生”的她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今年说什么也要回家过年。

亲情和烦恼在天平的两边,哪一个更重,还是那句话:个人掂量了算。其实亲朋好友无非是想看看你,看看独在异乡的你过得是否安好,只要想通了这一点,就算东奔西跑仍是那样累,恐怕心里也没那么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