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奴
基本解释
节奴,指为重大节日消费、交际而饱受压力的人。很多传统节日,在现时代有了更多的市俗和功利的色彩,节期间送礼之风流布已久,但是现如今送礼却变了味道,过去人们更看重“送”的情意,现在人们却越来越看重“礼”的分量,有许多人为了一些节日送礼甚至要花掉几个月积攒下来的工资,因此现在很多人害怕过节,人们生活在这样变了味道的“礼尚往来文化”下,产生“节奴”。
详细解释
英汉词典解释节奴
词性解释
1、Festival Slave
2、因春节等重大节日消费、交际而饱受压力的人。
简述
节奴,因春节等重大节日消费、交际而饱受压力的人,节奴们都很害怕过节,节日消费已属超常,又有节日送礼风盛行。人们之所以成为“节奴”,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行其道、消费文化背后的“面子文化”等都是其重要动因。如今“节日”成了须艰难度过的关。“过节”就是“过钱”。“过节”这一本是快乐、幸福的事情,却成了人们的一大烦恼。有的人甚至“谈节色变”。可怜的“节奴”,把“节日”当成“劫难”。年轻人,更因盲目过外国节日而成为“洋节奴”。“土”、“洋”节日交替出现,各类节日名目繁多,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难以招架,似乎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
主要形式
1、上班之后人们议论最多的,无非是两个话题,一个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另一个话题就是“节奴”,也就是说很多人害怕过年,怕过年就是怕送礼,怕送礼就是怕送钱,怕送钱就是怕送少了而感到寒酸,让人家笑话。
2、有个人,春节送出去的礼金高达上万,有的送礼钱占去了半年的收入。现在有一种说法,送礼送实物的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商业上的,还是上下级之间,送现金购物卡成了一种时尚,一般购物卡少则几百元,多者上千元,可是一些有求于的地方或关系户,你又不能不送,这是产生“节奴”的另一大原因。
3、有人说送礼是自愿的,不想当“节奴”就不要送礼,其实这话说得很不现实。常言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中国送礼之风极度风行之时,当把送礼当成一种“面子文化”的时候,在不送礼就办不成事的残酷现实面前,春节不送礼之人却成了另类,不产生“节奴”那才是怪哉。
4、中国大兴春节送礼之风,它的根源还是与国民普遍不富裕有关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民众拜权意识过浓,而这种强烈的拜权意识其实是变相的拜金主义在作怪。拜权意识的由来,还是受到我国部门权力的滥用造成了,人们需要利益上的优惠,首先想到的是巴结领导,套领导的近乎,借着春节向掌握着实权的人大兴送礼之事,这就是中国送礼的一大特色。
5、无可置疑的是,过年过节,亲朋好友相互礼尚往来,促进节日的和谐氛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增加节日文化气氛,这是值得提倡的。问题是把过年送礼,当成了一种无奈,甚至是负担,人们本来过年是为了给自己的身心放个长假,没想到的是把过年变成了送礼节,人们成了“节奴”了,甚至恐惧过年,这样的年过的还有传统上的意义吗?
6、如今中国人过年,越来越多的传统美德都没了,那些纯净的,淳朴的,雅趣的民俗、节仪,完全被厚重的商业利益所代替,传统的民俗变得庸俗化、功利化,势力化,这就是中国目前产生“节奴”的社会根源。
剖析原因
1、此风究竟为何愈演愈烈,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文化的大行其道当然是推手之一,而“面子文化”、节仪礼数浸濡下的文化消费“羊群效应”也是一个重要动因;
2、除此之外,传统礼教和文化礼数对大众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长久流布的封建文化和礼教的社会“后遗症”却并未完全消散,甚至很多时候,它仍在以变体的形式继续着形式主义、世俗主义“杂交”,诸如其与乡土乡情文化、“官场文化”、“公关文化”等的“里应外合”等等。
4、一旦这种文化俗习、俗念、俗态搭上了泛物质化、货币化的“便车”,便很难再淡泊与理智下来。
5、正因为我们的某些民俗、文化特质失去了囊括精、气、神诸层次的无缝覆盖,才导致了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饥不择食”、屡屡出位。
6、可能恰恰是因为那些本应纯净、淳朴、雅趣的民俗、节仪、文化母语,被庸俗而功利的现实桎梏俘获和“奴化”了。
公关礼数
恐怕绝大多数刚刚从春节的喜庆中走出来的人,对此都会感同身受。虽说春节的主题是亲情团聚,但在亲情至上孝字当先的传统礼数之外,已扩张出无数圈涟漪,诸如礼去礼还的朋辈礼数、同事礼数、乡情礼数,以及着眼于现实利益纠葛(许多是被动和无奈式的)的“公关礼数”等。让人不胜其累的是,在繁多的节日过场之外,对应着年复一年看涨的礼包份额,平日里省吃俭用,在春节这个一年中最大、最主要的“礼场”中却身不由己地“付之一送”,此种“节奴”现象着实让人感喟。
面对这种现象,不知你想过没有:此风究竟为何刮个不停?在其背后起推动作用的社会、文化或风俗原因到底是什么?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行其道当然是原因之一,而消费文化背后的“面子文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动因。除此之外,传统的礼数对大众行为的潜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必须看到,种种长久流布的某些陋习,一旦搭上了泛物质化、货币化的便车,便很难再淡泊与理智下来,面子、形象与“感情搭售”、礼数公关注定是自我膨胀的文化气球,它往往在一条程序单行道上负重狂飙,于是本应是礼数、仪礼文化主人的我们,反倒成了它的裹胁物。
春节期间送礼之风流布已久,过去人们更看重情意,现在有的人却越来越看重礼的分量,有许多人为了春节送礼甚至要花掉几个月的工资。一个关于春节送礼的调查显示,被春节送礼掏空了口袋的人还真不少。 为何几乎一切的民俗乃至仪礼文化都能被异化为世俗的、利益化的捷径通道?我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沦为消费“节奴”、文化“节奴”,可能恰恰是因为那些本应纯净、淳朴、雅趣的民俗、节仪、文化母语,被庸俗而功利的现实俘获和“奴化”了。节日期间的人来送往,频繁的酒宴客席,也使很多人在快乐高兴的同时,倍感身心疲惫。让人感觉自己成了节日的奴隶!
认识观念
1、 春节这一民族文化的传统,我们一定要万分珍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人文传统,将伴随我们永远走下去,如何延续好这一传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过好春节,如何更文明更轻松地过春节,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我们不但应该考虑怎样剔除春节传统中包含的不适合现在人们生活现状的成分,更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当下的很多陋习污染春节这一美好的传统。只有这样,春节才能一年比一年更轻松,一年比一年更人性化。
2、到了春节,亲人朋友之间,礼当然可以送,但礼仅仅是传达情意的工具而已。这一点不能弄颠倒了,否则春节会越过越累。西方国家的情人节、愚人节、狂欢节,复活节以及感恩节,同中国的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以及春节、元旦一样,每个节日都是为了纪念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具有深刻的民族传统印迹。春节期间送礼之风流布已久,但是现如今送礼却变了味道,过去人们更看重“送”的情意,现在人们却越来越看重“礼”的分量,有许多人为了春节送礼甚至要花掉几个月积攒下来的工资。
3、虽说春节的“主打”节日文化内核是亲情团聚,但在“亲情至上孝字当先”的传统“礼数”之外,早已扩张出无数圈泛节庆“涟漪”,诸如迎来送往、礼去礼还的朋辈礼数、同事礼数、乡情礼数以及着眼于现实利益纠葛(许多是被动和无奈式的)的“公关礼数”等;让人不胜其累的是,在繁多频仍的节日程序过场之外,对应着年复一年看涨的礼包份额,平日里省吃俭用、细抠硬攒,在春节这个一年中最大、最主要的“礼场”中却身不由己地“付之一送”,此种“节奴”现象着实让人感喟。
理性过节
1、在京城街头,俨然已满城尽带“圣诞甲”。位于西单、崇文门等地区的商家不惜数十万重金打造豪华圣诞树,以博红男绿女一笑。圣诞老公公的亲切脸庞则在促销广告牌的霓虹灯下熠熠生辉。对于这种周而复始的欢庆方式,专家称,这个节日里最兴奋的就是商人们,他们希望年轻人都甩开腮帮子吃喝、纵情狂欢。他们鼓励女人们消费,最终通过女人征服男人。情人节、圣诞节,年年如此,到现在早已麻木。如果不去附庸风雅,会被人笑落伍。如果要去浪漫,代价又太高。对于像我这样生活实际的人来说,与其说是节日,不如说劫难。
2、有很多崇洋媚外的“节奴”对西方的圣诞节或情人节的内涵并不是真正了解。西方人过圣诞节除了松柏、蜡烛和圣诞老人,还要举行团聚欢宴,燃烧大块柴木,品尝木形糕饼,互相馈(kuì)赠礼物,孩子睡前要把袜子放在壁炉前等候夜里圣诞老人放进礼物等等。而中国人却只是在圣诞节滥发圣诞贺卡、呆泡酒吧咖啡馆、狂饮劣等啤酒,跟西方丰富有趣的节日内涵根本就不靠谱。还有情人节,这是西方一个极富浪漫色彩又最受情侣们欢迎的节日。
3、可是我们过情人节,更多的是把这一天当作淫妇贱汉婚外情的幽会偷情日,成为夫妻互相检验感情是否忠贞的重点“窥测日”,完全变异甚至亵渎了西方情人节崇高而又浪漫的文化意义,这真是一个愚昧的笑话!西方国家的情人节、愚人节、狂欢节,复活节以及感恩节,同中国的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以及春节、元旦一样,每个节日都是为了纪念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具有深刻的民族传统印迹。
节奴账单
农历虎年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80后白领没有分享节日后的喜悦,而是纷纷在网上晒自己的春节账单,面对节日巨大开支,年轻白领叫苦不迭地称自己在相继成为“房奴”“卡奴”“孩奴”后成为了新一代的“节奴”。 “父母:红包1000元,礼品2000元;岳父母:红包1000元,礼品2000元;爷爷奶奶压岁钱:500元;表姐孩子压岁钱:200元……”这是网友“不差钱”晒在网上的虎年春节的账单。回帖网友除了无奈和唏嘘之外,无不表示同情。“不差钱”告诉记者,他是漂在北京的一家外企的职员,1982年出生的他去年刚成家,今年春节是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他决定和爱人回老家同父母过个团圆年。由于自己和爱人不在一个城市,跑完自家还要跑岳父母家,按照习俗,该跑的亲友家也一定都跑遍。“走亲访友少不了送礼,这些开销本来预计是8000元以内的,可是这样一下就突破了万元。”“不差钱”苦笑自己除了承担房贷的压力做“房奴”,更是成了不折不扣的“节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把送礼当成一种面子文化的时候,在不送礼就办不成事的残酷现实面前,春节不送礼之人却成了另类。所以,一定要把中国人传统的面子文化做到位!”
网友们还按照节日期间的开支范围归纳出各类族人:预算为1000元以下为“酷抠族”;预算为1000~5000元属于“人情族”;预算为5000~10000元为节日开支巨大而恼怒的“恼火族”。 针对“节奴”的这种现象,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学家施雪华教授介绍,“节奴”不仅存于80后群体,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文化是产生“节奴”原因之一,而消费文化背后的“面子文化”为根本动因。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互礼尚往来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值得提倡的。这对于促进节日的和谐氛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增加节日文化气氛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过年送礼成为一种负担就丧失了庆祝传统春节的意义,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平衡。
网友热帖
1、网友冬日暖阳:捧着年终奖金回家过年,薄薄的一点钞票还不够发红包的呢,后面几天干脆跟家里睡大觉,再走亲访友送红包,可就没钱回家啦。
2、北京观众孙先生:过年送礼自古有之,但是讲究的是个“情”字,主要是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形式更重于内容。这样的送礼,要量入为出,重质而不重量,回归到情感交流的本位上来。
3、网友血钻:过节送礼送红包要多算算帐,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别让人情礼压弯了春节的腰、礼尚往来变了味道。
4、河北观众董女士:春节就是走不完的亲戚、见不完的朋友、数不清的酒席、闹不完的聚会……一个字:累,说是节奴,还真贴切。
5、 网友渡口:大家都知道这样过年太累,可是年年还是如此,可见咱们大多数还是喜欢随大溜,什么事都扎堆、跟风,大家要有向俗套说“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节的底气。
6、 陕西观众吴先生:难买的车票、无数的红包、绵绵不断的酒席,真是过年过怕了,今年我留在单位值班,宁可不休息,也不回家做节奴了。
7、 网友永不遗忘的时光:我们家过年老三样:打麻将、走亲戚、睡懒觉,实在没意思,明年春节我打算带着爸妈去旅游,再不那样过节了。
8、广西观众刘女士:春节虽说主要是亲情团圆,但也不得不服从于一大堆的礼数:朋辈礼数、同事礼数、乡情礼数,还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公关礼数,这才是节奴的根源啊。
9、网友发烧友:以前有句话叫“礼轻情义重”,现在就变成礼多人不怪,礼重不压身了,风气一日不改,节奴"一日不得解脱啊。
由于此现象用词的的普遍性,“节奴”一词在2007年8月成为国家教育部公布的171新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