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田
基本解释
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架田。架,犹筏也,亦名葑田…… 江 东有葑田,又 淮 东、二 广 皆有之。 东坡 《请开杭之西湖状》谓‘水涸草生,渐成葑田’。考之农书云,若深水藪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坵,浮繫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坵,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浸。”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江 南大湖中有茭、蒲等,年久、根从土中冲出,浮于水面,厚数尺,可延长几十丈,在上面施种,即可生长,称为‘葑田’。后来,农民进一步作木排,在上面铺泥,种植庄稼,称为‘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