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怀旧
基本解释
集体怀旧 - 简介
一项针对80后年轻人的调查也显示,43.7%的人表示自己有时怀旧,37.5%的人经常怀旧,从不怀旧的只有1.5%。不经意间,80后们已经是集体怀旧。在被誉为“北京年轻文化时尚中心”的南锣鼓巷里行走,不时能看到时髦男女脚踩回力鞋,身着海魂衫,或挎着军绿色的帆布包,或别着“一道杠”在巷内漫步。
一款胸前印着“三年二班”字样,左袖上印着“三道杠”大队长标志的T恤红遍大大小小的网店。想不到简单的四个字就能起“化学反应”,引领了当下的怀旧浪潮。
有人爱怀旧,聪明的商家就瞅准了商机,怀旧营销也应运而生,商家们推出的“三年二班”怀旧T恤、怀旧玩具、80后主题餐厅……但凡是沾了怀旧的边儿,生意都十分火爆。
时代在发展,而且总是与怀旧相伴。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知青文化其实是五六十年代人的怀旧,70后其实也在怀旧,只不过这一代人的怀旧时期非常长,而且目标很不明确,比如70后的人穿旧军装,听民谣,喜欢“文革”时期设计的创意,以及格瓦拉等。
怀旧作品
自“80后”一词诞生之日起,围绕于它的话题就从未停止。这两年,有关“80后”的文艺作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网络歌曲《李雷和韩梅梅》 ,到网络电影《老男孩》,从杨柳的《80后的集体回忆》,到白小帆的《想当年:80后成长纪念册》,从李芳芳导演的电影《80’后》,到尤小刚导演的电视剧《8090向前冲》……无数关于“80后”青春、情感与梦想的记忆,铺天盖地向我们涌来。那一刻,我们积压在内心千万遍的话语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唯有泪水似决堤的江河绵延不绝……
这些色彩缤纷的文艺作品,仿佛一架收纳青春记忆的时间机器,把我们瞬间带回到了那天真烂漫的小时候:吃喝玩乐、游戏、漫画、电视和明星,小暧昧,小伤感,小美好……每一幅画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文字、每一件物品……都让我们倍感亲切与熟悉。
怀旧原因
“80后”这一代,年龄上仍然是时代的主力,青春依旧是我们的资本,可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却让他们倍感青春的短暂与前途的渺茫。而这些,恐怕是导致他们喜爱回忆的根本原因。
“80后”的他们开始怀旧,甚至追忆童年时的生活,尽管那个时候物质缺乏,但是真诚而朴素的时光令人难忘,这恐怕是“80后”“集体怀旧”的另外一个原因。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说:“回忆会从内侧温暖你的身体,同时又从内侧剧烈切割你的身体。”无数“80后”的美好回忆被这些文艺作品唤醒,回忆过后,就是对于他们早逝青春的祭奠,而这样的祭奠,太沉、太痛、太伤……
减压方式
心理咨询专家王学军表示,集体怀旧,主要还是一种释放能量的表现。今年是2010年,第一批80后进入30岁,这对80后是一种危机感。所以80后的怀旧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对即将进入中年的自我调整。回忆儿时有趣的事,把自己再次置入到一个相对单纯的场景就成了80后缓解内心紧张感的主要途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怀旧是对过去的总结,最重要的一点,怀旧应该说是一种成本最低的减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