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hu的词语
互助婚姻

互助婚姻

拼音:hù zhù hūn yīn

基本解释


互助婚姻 - 概述

同性恋者在街头寻找伴侣

互助婚姻,又叫形式婚姻,也有人叫它“假凤虚凰”,指的是同志(gay)和拉拉(les)结婚,他们在一起的结合,只需要去民政部门登记结婚,有的甚至只举办一场民俗婚礼,用它来告知亲人、朋友、同事。这种婚姻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组建家庭,没有实质性的家庭关系,没有共同财产,双方依然仍然保持完整的自我,保持同志身份在人格和生理上的独立。

互助婚姻 - 主要特点

1、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男同性恋者和一个女同性恋者举行婚礼,组建家庭。

2、从形式上看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的正常家庭,而实质上“夫妻”双方在生理和人格上都保持独立。

3、结婚的目的只是希望借助婚姻的形式,抵挡外界的压力,在婚姻的保护伞下获得爱的自由。

互助婚姻 - 现象剖析

1、有关专家认为,互助婚姻可以作为同性爱者解决传统文化的方法、思路之一,但不能够完全替代人权解放所能够带来的归根结底的解放。

2、在中国互助婚姻(形式婚姻)能够通过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互相帮助,组成互助婚姻,应该是是目前情况下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3、互助婚姻对于减少多个性伴侣的生活方式,减少艾滋病传播,肯定有积极的作用。

4、国内首家形式婚姻介绍中心实体店是“为爱同形”。

5、目前国内互助婚姻模式有紧密型、松散型、半松散型。紧密型像正常夫妻一样,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可以带各自的伴侣回家;半松散型基本上是一人有一套房子,彼此定期同住几天,过年过节正常回家。

互助婚姻 - 无奈现实

1、作为独子,更多的“同志”是用事实婚姻来掩盖自己的性取向的,这样的选择其实对女方非常不公平,既不能满足她的心理、生理需要,也不能保证婚姻生活幸福。有些一直用种种借口来搪塞父母、同事和普通朋友。选择“互助婚姻”———找一个“拉拉”结婚。

2、“相亲”条件:婚前财产一定要,互不干扰各自生活,是现实,但这是一种无奈的现实。经过半年的“相亲”,一名几乎有着同样要求的“拉拉”。网上相互了解之后,两人怀着同样的目的碰面,很快就去见双方家长。

3、婚姻幸福背后的艰辛,很多人都以为婚姻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这只是个开始,结婚后都想要一个孩子,在这么一个复杂的“家庭”里,也只好打算再拖个三五年,到时候就谋划离婚收场,跟谋划结婚一样。

4、选择不是人人都可以,身边的人也不是想‘互助’就能找到对象的,成功率大概只有30%。其实合适的男“同志”并不好找。数据显示有近四成的男“同志”都采取了结婚的方式掩盖性取向,再加上社会对男性结婚的年龄相对宽容,许多变成了“棘手剩女”。男“同志”不好找,渠道也非常有限。大家一般都是上网寻觅,偶尔也会有一些热心的同性恋者组织互助婚姻联谊会,小范围内进行。

互助婚姻 - 专家建议

1、社会压力催生互助婚姻,同性恋的生活不被认同、甚至被歧视,没有法律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互助婚姻便是应对社会压力的方式。多年从事性别教育研究的艾晓明教授分析说至于当中个体差异化很大,我们不能就此单纯地说谁活得好谁活得不好。

2、相比“互助婚姻”,她认为更重要的是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同性恋的合法化比不合法化要好。我支持将同性恋婚姻写入新的《婚姻法》。在同性恋婚姻没有合法化的前提下,互助婚姻比传统的与异性结婚更加“人道”。

3、鉴于“互助婚姻”内,女方有的采取“丈夫”的精子、有的自行到医院做人工受孕,婚姻内的孩子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果在哺乳期之内,法官会更倾向于判给母亲以便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在10岁或者以上,法官还会参考孩子的意愿。

4、双方的财产、有无恶疾、父母双方意愿等等一并考虑,即便孩子曾经判给一方,也不代表会永远属于他/她,也有协议离婚、协议抚养孩子后反悔的情况存在。一旦双方或者男方找人“代孕”,问题就更复杂了,可以这么说目前国内关于这一块的法律完全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