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养育
基本解释
隔代养育 - 简介
所谓隔代养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照料与教育。造成隔代养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父母在外地打拚,无暇照顾;父母进城打工,无法照顾;单亲家庭,难以照顾;父母出国,不能照顾等等;据老龄科研中心对中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的比例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
国际教育成就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家庭与幼儿园比较,家庭对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影响是70%~75%,对其认知的影响是30%~50%。发展心理学认为,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早期经验对其身心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家庭的养育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隔代养育 - 有利方面
(一) 隔代养育从时间与精力上解放了父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承受太多压力的父母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寻求各方面都让人满意的保姆非常困难,而中国抚育幼儿的辛苦、烦躁、焦虑中解放出来,父母便能经常地拥有良好的心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而在亲子交往中,父母这种良好的心境对孩子的情绪与个性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
(二) 隔代养育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人的寿命延长,退休年龄相对提前,由于下岗、内退等原因也造成了一批年轻“老人”,这为老年人提供了照看孙辈的可能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生第八个阶段(65岁以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自我整合对绝望,在这一阶段祖父母含饴弄孙的“孙子疗法”不仅给老年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加强了身体的运动,而且也促进了身心健康的良性循环,使他们重新体会自己的价值,实现更完善的自我整合。因此,对于我国的大多数老年人而言,照看孙辈无疑是促进起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年。
(三) 祖辈的一些个性特点有利于孩子某些良好品质的形成
和父母相比,爷爷奶奶有更充足的时间与耐心同孩子沟通,情绪更加安祥平和,能够更专注地倾听。美国心理学家玛莉.派佛在访谈许多祖孙后发现:祖辈若能够持续关注孙子女,就能给其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双方更能温馨接纳、无话不谈;在道德观及处世智慧上,祖父母的价值观及传统习俗总会与现代社会有所差异,三呆家庭的儿童更容易形成容纳差异的品质,社会能力更成熟。
(四) 隔代养育能够缓解家庭内部经济压力,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中国大部分农村,相当一部分老人尚无社会保障,城市中许多老人退休金也不足以满足其生活需要,把孩子交由祖辈照看,子女所提供的生活费等在一定程度上补贴了老人的生活;此外,把第三代放心地交给老人, 就像纽带一样,加强了老人与子女的感情。老人们获得了关爱和尊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慰籍,也有利于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隔代养育 - 弊端
(一) 儿童的正常依恋难以形成
目前,很多父母常在孩子不满一周岁时就将其送到祖辈那里,只在假期匆匆忙忙看一次。这种情况下儿童的正常依恋难以形成,或形成后又突然中断。儿童心理学认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 、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人格特点有着重要影响,而抚养者主要是母亲,母爱是儿童依恋形成的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英国儿童精神学家保尔及其同事曾报告,过早离开父母而未建立正常依恋的 幼儿,不能主动与其他儿童一起做游戏,积极探索未知,勇于冒险,而早期主要依恋的 破坏会导致儿童情感上的 危险,并将在以后的 生活中以突然的 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出来。
(二)孩子的 某些现代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里问题
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大众媒体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孩子凭借着对新鲜事物的 敏感性和快速接受能力成长着。祖辈的 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思想观念、思维模式都比较陈旧,尤其在新知识的 接受和高科技能力的 发挥等方面跟不上信息时代。在以现代生活诸如轩网络、足球等为主题的交流中,祖孙之间因没有共同语言而难以沟通,从而使那些由祖辈抚养的儿童易产生自卑、孤独等不良心理。
(三)影响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
由于大多儿童是独生子女的 缘故,“隔代亲”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多数老人对孙辈非常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在教育方式上更多采取娇惯、包办代替,甚至偏袒、姑息和纵容,例如书包往往由祖辈背着,学校的大扫除常由祖辈替代,等等。祖辈无原则迁就与越俎代庖,极易造成孩子任性、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等不良人格,或专横跋扈、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一旦走向社会,遇到小小挫折就如临大敌,萎靡不振,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四)一定程度地影响男孩子性别角色定型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他(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认为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动机、性格特征,融进个体的自我知觉和行为之中的 过程就是儿童区分性别定型化的过程,这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分别高达71.95%和73.45%,隔代抚养中男性祖辈的角色弱化使儿童教育处于女性文化状态之中。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男孩往往因为得不到同性的教育而影响“男子气”的发展,他们依赖性强,有较多女子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孩子的角色定型。
(五)隔代养育的其他不良影响
许多老人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也缺乏现代营养学等知识,只给孩子吃鸡鸭鱼肉或零食而钙、铁、锌、钾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摄入很少,由于营养不足、过剩或不平衡,形成贫血、佝偻病、锌缺乏和肥胖症等营养代谢病,严重影响了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发育。另外,隔代养育的孩子安全和科学防护比如紧急自救、安全过马路等知识知之甚少。
隔代养育 - 专家建议
(一) 祖辈应与时俱进,注意掌握现代教育理念
首先,老年人应勇敢摒弃旧有的思想观念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充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各类报纸、书籍、电视中 的教育频道都可作为积累知识的途径。第三,通过老年大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育儿方面的理论,使自己对孙辈的养育方式更加科学与完善。
(二) 父母应充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发展心理学认为,早期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对儿童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本身的教育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成就动机、性别的价值标准等都会强烈地影响着后代,任何优裕的物质条件都替代不了良好的亲子交流。
(三) 祖辈与父母应积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学家图拉的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复杂的行为反应。和谐的家庭关系是良好家教的保障,也是良好家教的宝贵资源,儿童通过对长辈的观察模仿,能够学到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学会尊敬、宽容与合作,能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人格。
(四) 加强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首先,学校要对家长特别是祖辈家长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当代科学育儿的新理念、新知识与新技术。其次,社区可以利用黑板报、家庭互助、家教经验介绍会等形式定期向祖父母介绍科学的育儿知识,也可以动员社会团体、社区医院、教育机构等各种力量关注隔代养育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