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
基本解释
一般是指香港女性,但在网上,其含义和用法却有所不同,多指拥有某些不良特质的香港女人,如自恋、自命不凡、拜金、崇外、漠视他人权利等;甚至可以是一个社会现象,亦可以引申用于拥有不良特质的女士身上。
港女-简介
港女一词意指现今香港的其中一个族群。并非如表面上是泛指香港的女人, 实际上指拥有不良特质的香港女人。事实上,这类女性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香港各界都曾受过这类女性的迫害,并认为香港有很多这类女性,才套以「港女」一词。
随著港女一词的定义日益扩张和模糊,不满意港女受批评的人亦逐渐制造另一个概念来作反击,正是港男或更到位的毒男,毒男只是指女性缘份低的男士,但在网上骂战中,其定义得以茁壮成长,包括未曾拍拖的人、爱上网的人、内向的人、社会地位低的人、无钱的人、爱看动漫的人。争论双方各自企图为对手订造一顶无所不包、但世上不存在的帽子。网上世界被指成为了「有恃无恐的野孩子」。
港女-概念
「港女」是指拥有某些特徵的卑鄙女人,绝对不是泛指「居住於香港的女性」。
「港女」的特徵并非「港女」独有,世上不少女性,也有部份的特徵。
「港女」之所以成为某个族群的称呼,是因为她们的特徵过於卑劣、突出、统一、持续和不受欢迎。
港女-产生原因
香港的出生率近年跌至世界最低,男士娶内地女子的数目超越香港女子 (参考:《港男娶内地女子较娶港女多》,原载《苹果日报》,2006年4月25日。),研究指「港女」问题是原因之一。虽然不少人均知道「港女」问题的严重程度,但却毫无改善的迹象。在香港,虽则说适婚人口女多男少,但「港女」一般仍抱著「我是公主,追我的一定要系王子」的想法,更有不少男士自愿成为她们的「观音兵」或「狗公」,因此,「港女」仍是很吃得开的。
她们的观音兵往往为了搏红颜一笑而一掷千金,故可推测「港女」的存在有助推动本港的经济。而男性在两性的抗争上是注定占下风的,因为男人对性的观念是「播种」,故对女人的需求量很高,而女人对性的观念是择木而栖,甚至「无宝不落」,重质不重量,於是这需求上的差别产生了狗公现象。狗公的出现,令男士之间自相残杀,内耗严重,相反香港女士在争取女权时却异常团结,导致香港日渐成为女尊男卑的城市。(参考:林超荣,《女多男少三结果》,原载《明报》,2004年7月15日。)
不公平的制度
另一个导致大量「港女」产生的原因,是香港政府不公平的制度所造成,最明显的例子是平等机会委员会泡制出来的升中派位机制。在无视男女生在青春期发育的差异,强行把男女生混合派位,导致女生得到明显的优势,被派往较理想的中学。相反,对于大部份男生,除了男校外,只有较劣等中学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另一个例子就是设立女性事务委员会。顾名思义,设立这个委员会的目的,是专为女性提供服务。相反政府却无视男性有同样的需求,没有就男性提供一个法定的机构去协助男性的问题。投诉架势堂一事引起了网上关於女权膨胀的讨论。
在法律方面,部份法律条文明显对男性不利,导致男性得不到公平的审判,尤其是对於性罪行的法例,例如非礼、强奸、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等,在审讯前,都假设男性是施暴者,女性是受害者。即使条例并没有明显带有歧视成份,在审讯中,法官往往对於女被告网开一面,处以轻判或者无罪释放。相反,对於男被告,即使所犯罪行的严重程度与女被告相同,法官往往对男被告施以重判。
故此,在这种极度倾斜的制度下,间接对女性形成一个保护罩,女性受到特别的保护,即使犯法也不需要付出太高的代价。因此在没有适当政策去制衡女性的情况下,女性往往有恃无恐地去欺负男性,甚至利用现有政策去取男性的便宜。
社会、观念、心态的错配
在社会环境方面,香港人(或者普遍的中国人)过分重视物质、实用主义、名望面子、视金钱为衡量人类价值的最高标准,这种观念自小由家长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授与下一代,形成一个社会教化 (socialization) 的过程。此外,香港的新生代普遍在物质丰裕的环境之下生活,凡事向钱看、向名牌看、向现实看,以及骄生惯养的性格当然比较普遍。
上述的社会环境,大致上会影响新一代的香港人,为港女的出现打好基础,但却不是造成港女现象的独特因素。香港兼备中西、包含传统和现代的特性,才是港女现象的重要原因。试想香港的女权日涨、女性学历地位日高,但那些「男主外、女主内」、「丈夫要比妻子能干有钱」、「女人是弱者」等的陈旧观念仍然根深柢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强者不再是力大如牛、骁勇善战的人,而是垄断财富的人,在香港这个大市场之中,每个人都是一件商品,商品就要靠包装,包装就要靠外表,而女性以外表为武器的手段比男性优胜多了,更兼会考制度偏向背诵,医学亦证明了男性的学习潜能发展比女性迟,香港女人自小就能以较大优势进入较好的中学,透过考试制度,进入大学,再藉外表的优势,在社会上难免有不少甜头。
但另一方面,男性渐渐失去竞争上的优势,却被传统赋予「强者」一角,他们「往下找」的传统意识仍十分明显,香港男性或许可以庆幸下面有祖国的佳丽「任君选择」,但港女的出现不是DNA出错,而是制度和环境的结果,因此国内的女士来港后渐渐「港女化」亦不足为奇。
迟钝的社会和制度、将灭不灭的观念、短视功利的心态,造成了港女性格上的偏差,明明自己不是穷人和弱者,却打著「男人要照顾和迁就女人」的旗号为自己牟取短暂的利益,食饭要男方结账,礼物要男方送,座位要男方让,手袋要男方提,更偷换「绅士风度」等概念为己所用,或者是捕风捉影,自己塑造一个被剥夺的形象去争取自身利益,而不是争取真正的两性平等。
这种社会、观念、心态上的局面,除了体现於上面提及的法律和教育制度,还见证於男女关系中的核心---择偶标准,网上有一篇评价甚高的文章,名为《港女都是高质素》 ,探讨了现代香港判别女性质素的标准是何其模糊,但判别男性质素的标准却是何其清晰,一切都是钱和地位 (外形是bonus)!
但从古到今,中国传统的标准无论对男对女都是清晰的,女人要守妇道、温柔贤淑、持家有道,不能达到要求的女人可能被休,但这些标准如今已被实力强横的香港女人一一破灭,就算不能全面破灭,她们也绝对不会再承认这些标准,今时今日如果有人说女人应该贤淑矜持,一定会被港女炮轰「性别歧视」、「大男人」、「落后无知」,但女人说男人应该有钱、有楼、有车,则即使是男人,心里亦会认同。因此女人根本没有低质素,因为连一个判别质素的标准都没有。
在这种霸权之下,某些男性只好在隐蔽的网上世界,义愤填膺地重新建构那些判别香港女性的新标准,但由於「不完整的性别革命」所造成的尴尬,所以香港女人既不能像北欧般重整男女的角色定位 (如甚多男性选择在家中凑仔)、又不能像欧美般迈向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男女地位较平等,不利用性别来牟取小利)、也不能回到传统的男女观念,导致四不像的局面,香港社会不能正面地定出判别女性的标准,只好从反面入手,暗里说尽这些女人的不是,作为对现有情况的发洩和不满 (在香港,女人批评和品评男人是十分大胆和堂而皇之的,如《香港先生》口号「男人价值由女人话事」,全女班观众和评判,全场尖叫,场面意淫。 电视剧《女人不易做》直骂臭男人。
港女-特点
日常行为方面
拜金女
认为香港男士喜欢ACG(砌模型、看动漫、打机)是幼稚和不务正业行为。相反,自己喜欢Hello Kitty就是充满童真。
既要男女平等,又要男士有风度,总之要对她们有利。
爱搬弄是非,只爱娱乐新闻、八卦杂志、做只猫做只狗的情歌、无线的港女剧集与节目。
看球赛只为了看靓仔,(新城电台女主持车车更在《新闻透视》中批评林尚义落伍)
影相招牌甫士 :web cam有咁蒙得咁蒙,三七面,反v手势、do嘴。
打字招牌模式
火星文、闪字、表情符号交叉使用,最爱不伦不类的中文,如"禾刀唔猪梨赶d mud o罗"、"巧令令"等。
有意识地发嗲,招揽观音兵和狗公。狗公的作用:满足港女的虚荣心和成就感、狗公为主人为奴为婢、狗公为主护航,咬死所有批评者。
异常地重视别人对自己样貌的看法。
到国外旅行时,多以shopping为主,次为吃喝玩乐,对观赏名胜及感受别国文化全无兴趣。其中,西欧及日本乃港女必去之名牌胜地。
最爱于网上讨论区自贴。
价值观方面
贪钱,.极度贪钱
物质主义,最爱shopping及名牌
崇洋,崇日
从心底里看不起某些职业,如司机、装修工人,但一见医生、律师就两眼发光
为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的,不惜以性来作交换
择偶方面
追求她们的条件:1.钱 2.样貌 3.性能力强
主要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认钱不认人;第二类钟情潮童;第三类淫乱被别人望一眼,就以为那人沟紧自己
以为自己质素很高,在外国人市场里很抢手,其实7成为丑女
外表方面
因过度减肥而导致营养不良,胸部细小,比男人的还要小
过份肥胖贱肉横生,胸部肥肿不分却以为自己身材过人
发型、衣著倒模一样,衣著不同和保守者会遭打压、侮辱、排斥甚至岐视
头胸腹浑成一体,完全不可分辨。
平胸
腰粗
腿短
屁股大而下垂
但又认为自己天仙下凡,身材绝顶
脚粗
戴粗框眼镜
著无带女性校服鞋(pumps)
港女-心理方面
适当时候扮无知、思想幼稚 (但多数为真心胶)
极爱面子
做出惹怒别人并招致批评的行为,从而招引更多人注意
缺乏公民社会意识、国际视野,只注重与个人利益有关之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