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气候
基本解释
干旱气候又称沙漠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向较高纬度的一侧,约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北非、近东(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澳大利亚南部、阿根廷以及南非的部分地区均属之。它是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和信风带背岸风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全年干旱少雨气候。
详细解释
范围
干旱范围扩大、程度加重入秋以来、特别是10月以来,中国南方秋旱迅速发展。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从华南北部、江南南部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大部地区,部分地区出现了特旱和极旱。
严重干旱对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重旱区有相当部分的晚稻无法正常抽穗,部分晚稻已出现干枯、绝收现象;甘蔗后期生长受到抑制,甘蔗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蔗茎出现萎缩、空心、死亡。同时,严重干旱对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和蔬菜生长以及柑、橙、柚等果树的果实发育等也有不利影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截止10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受灾总面积达318万公顷,成灾面积30万公顷,绝收面积23万多公顷;受灾人口超过2200万人,有732万人饮水发生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46亿元。
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导致水力发电不足、海水倒灌、部分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持续干旱少雨使库塘河流水位下降、干枯或断流,广西内河航运和以漓江为代表的旅游业均受到严重影响,水力发电严重不足,电力供应形势仍然严峻。由于干旱少雨,江河水位下降、海水顶托倒灌形成的咸潮已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珠江下游的中山、珠海及广州市番禺区等地供水造成较大影响。广东广州、深圳接连发生3起山林火灾,造成一定损失;英德市突发山林大火,过火面积60多公顷。福建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7起;下旬永泰县、漳州龙海县、福州仓山区和鼓山等地又发生多起森林火灾。黑龙江黑河、大兴安岭、伊春等地接连多起发生森林火灾,造成一定损失;林甸县三合乡境内发生草原和苇塘火灾,过火面积100多公顷。
趋势
它与热带干旱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存在有凉季,气温年较差较大,这是因为在太阳高度角小的时期,由于副热带纬度稍高,太阳高度角较热带干旱区要小,白昼时间较短,同时又有极地大陆气团侵入,因而最冷月平均气温可降到15℃以下,个别日子的最低气温可降至0℃以下,形成凉季。盛夏季节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最热月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上,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较热带干旱区大。
江南西部、华南西部及东北地区将出现不同程度降水,湖南北部和东北东部旱情将有所缓解,但南方旱区大部仍为晴多雨少天气,旱情将继续维持,部分地区旱情可能进一步加重。
冬季华南地区降水总趋势是:华南地区北部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华南南部较常年同期偏少。2005年春季,华南西部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华南东部较常年同期偏少。
由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预计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可能较常年偏晚,华南雨季开始日期将晚于常年。历年气象资料表明,华南冬季发生干旱的频率达30-50%。因此,预计今年冬季至明年春季雨季前,干旱将有可能持续。
应对
作物生长期遭遇的最大难题就是春夏秋连旱。降雨量不足10毫米,较常年同期少93%,居历史同期少雨的第一位,其雨量仅仅是作物同期需水量的5%左右,致使当地农田水分严重不足,多数县市耕层土壤相对湿度在40%以下,干土层10厘米以上。由于干旱期正值玉米抽雄前夕,因此是典型的“卡脖旱”。
然而旱魔至此并未止步。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前后,西部地区大部和中北部地区31天雨量只有10毫米左右,其中8月下旬全省平均雨量只有3毫米,仅是常年的1/10。作物灌浆期间干燥少雨使中西部地区出现明显的秋吊,严重抑制了大田作物灌浆进程,导致部分作物早衰和枯死。
尽管气候变暖可以增加热量资源,延长作物有效生育期,对农业有一些有利的因素,但是降水减少和气候干燥限制了热量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在雨、热不同步的情况下,高温反而加重旱情,产生负效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省以往的干旱一般仅限于西部地区,并且多数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旱灾范围已经扩大到中、东部地区,闻名于世的中部黑土地和黄金玉米带也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就是雨水充沛的东部山区也时常出现干旱。除了春旱趋于频繁和严重外,以往多雨易涝的“汛期”也有异常少雨的年份,导致夏旱伏旱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春夏连旱。由于伏旱和秋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要明显大于春旱,即所谓“春旱不算旱,夏、秋旱减一半”,因此农业旱灾的经济损失也趋于严重。
人们还无法阻止气候变化、特别是干旱化的脚步,但是面对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适应气候的暖干化,从而减轻旱灾的影响。首先要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并制定出近期的和长远防御计划。就目前来看,最根本的对策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 扩大水田和旱田水浇地的面积, 建设旱涝保收田,逐步摆脱异常天气气候的影响;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不断培育和推广抗旱作物和抗旱品种,并在易旱区大面积种植,同时研究开发和推广抗旱栽培技术,提高抗旱能力;三是要着力提高对异常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能力,加强对干旱的中长期预测,开展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评估和有效防御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为防御旱灾提供依据;四是全社会都要树立大气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逐步降低煤炭等初级非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贯彻有关的国际气候公约和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抑制大气温室效应和气候暖干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要大力植树种草,调节辐射和热量平衡,改善地表生态和气候环境。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气候变暖的有利方面,例如利用暖冬现象大力发展冬季设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历史记录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夏训诚研究员在古墓沟说:“新疆罗布地区早在4000年前就已经转变为以干旱气候为主。”
夏训诚曾在80年代率科考队在新疆罗布地区进行考察,这是他第二次到古墓沟。在古墓沟,曾出土闻名世界的“楼兰公主”木乃伊。这里东距楼兰古城约100公里。 夏训诚说:“尽管罗布泊直到1972年才彻底干涸,但在4000年前,这里的气候已经变得非常干旱。”“这里出土的木乃伊保存得非常完好,说明尸体脱水迅速,这只有在气候干燥炎热地区才能实现。”
古墓沟因为地处其中的太阳墓地在一条干涸的河谷中而得名,这里南距孔雀河道约5公里,向北是天山的支脉库鲁塔格山脉。 “太阳墓”的墓葬形式颇为独特,以墓穴为中心的四周呈放射状埋有7圈粗细相当的胡杨木。夏认为,之所以在墓葬四周埋上直立的胡杨木,应该是预防流沙对墓葬的破坏。
罗布荒漠包括现在的新疆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下游三角洲及原罗布泊湖盆地区,这里的年降水量仅为平均每年13毫米,年蒸发量高达4000毫米,被称为中国的“干极”。塔里木河下游已有320公里断流,孔雀河也断流约200公里,这两条河原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河。夏训诚认为,从4000年前开始,罗布地区的气候变化就以逐渐变干为主,水量也逐渐衰减 小河遗址的发现与再发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FOLKEBERGMAN)参加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并受当时民国政府委托,到中国西北地区沿古丝路进行勘察。中国科学家陈宗器等也参加了这次科考活动。
到达罗布荒原后,曾经在1900年为斯文·赫定担任向导并发现楼兰王国遗址的维吾尔人奥尔得克向考察队说他发现了一处新的墓葬遗址,并为贝格曼担任向导。他们在新疆孔雀河下游支流库姆河一带开始搜寻。1934年5月底,他们沿库姆河南行不久发现了一条新的支流,考察队决定沿这条支流继续寻找,并临时将这条无名河命名为“小河”。
沿小河南行65公里,贝格曼的向导奥尔得克终于发现了这座古墓。小河古墓因此又被称为“奥尔得克古墓群”。 由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贝格曼仅在小河古墓进行了短暂的考古调查。其著述《新疆考古记》在1939年出版,“小河墓地”的发现和考古研究被认为是贝格曼在新疆考古最主要的成就。
1997年,贝格曼的著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镰研究员组织编译出版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小河墓葬”。此前,杨镰曾三次试图寻找到“小河遗址”,由于小河早已断流,小河遗址周围被沙漠环绕,经纬度的确定颇费周折,一直未能如愿,直到现在才获成功。
小河遗址的神秘之处
“小河遗址”被认为是西域探险史上最神秘的墓葬。
其一是墓葬形式是世界上惟一的。贝格曼在《新疆考古记》中对墓葬进行了描述。那些直立的、数量上百的巨大的木柱是什么含义?在世界各地,没有一处同样的墓葬。
其二是墓葬所处的位置是难解的。小河是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下游罕见的一处南北向流淌的河流。在小河两岸,没有任何植被带的痕迹。孔雀河在北,塔里木河在南,两河几乎平行流向罗布泊。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镰研究员认为小河是一条连接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人工挖掘的运河,只是在需要前往墓地时才放水进入。
其三是墓葬中埋的是什么人。贝格曼在这里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通过对人种的鉴定认为是“印欧人种”,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这些生活在罗布泊岸边的人从何而来?
其四是小河墓地与楼兰国的关系。杨镰研究员认为这里是新疆目前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墓葬,或者说这应该是“王陵”。这里是古楼兰国的地域,距小河直线105公里就是著名的“楼兰古城”,那么这个墓葬中埋葬的是楼兰古国的什么人士?
其五是小河一带只发现了墓葬遗址,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居民遗址,这一点与通例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