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勒效应
基本解释
福勒效应 - 概述
福勒效应,又叫巴纳姆效应,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易受外界信息干扰,从而盲目地从众的心理状态,巴纳姆效应是由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提出,他善于做到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该效应首先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
福勒效应 - 实验证明
1、在给一群人做一项人格测试后,给每个人两份结果:一份是参试者本人的实际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回答成绩的平均结果,让每一个参试者判断哪一份是他个人的结果,结果是多数的参试者都认为那份平均结果是自己的成绩。
2、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能看到“巴纳姆效应”,我们经常会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从而迷失在自我当中,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一个典型的证明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人们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福勒效应 - 心理剖析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总是会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从而常常不正确地知觉自己。
2、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3、大家都冷静地剖析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目前的状态可否成为巴纳姆效应的一个实例,在巴纳姆效应的影响下,同时还有一个效果,就是不同意少数人意见,总觉得这些少数人意见打破了他认识上的坚定性,或者像有的朋友说的一个群体中的和谐性。
4、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福勒效应 - 避免措施
1、要学会面对自己。有这样一个测验人的情商的题目是: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通过自己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样,是把自己眼睛蒙上。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
2、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3、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4、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有人说“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结底,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时,都应坚持辨证的观点,不忽视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