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基本解释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
详细解释
发展历程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
1.自发探索阶段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2002年河南省鹤壁市招聘205名大学生“村官”,拉开了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工程序幕。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逐步进入到多省联动、以地区为单位的整体推进与探索阶段。
2.全面试验阶段
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
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原因
一 宏观原因
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二 现实原因
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机频发。
三 时势原因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
四 直接原因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
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回信
2008年4月28日,参加“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的李伟、王红兵、戈新化等170名大学生村官,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专门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写信,汇报与农民交往的真实感受和服务农村的收获,表达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坚定决心。
2008年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给大学生村官回信,全文如下。
李源潮同志给大学生村官的回信
李伟、戈新化、王红兵同志:
你们在“五四”青年节代表170名大学生村官给我写的信已经收到了。看到新一代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胸怀祖国、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奉献社会,发展农业、促进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鼓舞。看到你们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和最易于落实的事情做起,从刚来的“外乡人”变成农民的“贴心人”,有的还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成了团结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要向你们表示真诚的敬意。你们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应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发扬。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呢?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第二,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需要培养大批经受过基层特别是农村艰苦环境锻炼、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干部人才。第三,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高校毕业生发挥表率作用。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是成长成才的一种正确选择。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热情,但多数人还缺乏基层艰苦生活的锻炼。如果不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就很难担当社会重任。农村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砺练人生的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可以直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亲身体验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服务。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带有一定的志愿者的性质。希望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第一,要弘扬志愿者精神,做好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第二,要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最受农民欢迎的具体事情做起,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第三,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先当“村民”后当“村官”。
中央已经作了专门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妥善安排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满腔热忱地帮助你们解决实际困难。你们来信中希望大学生村官能有一部网络电脑,现在各级组织部门正在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每村将建一个终端,希望你们把这台电脑使用好、开发好。
你们现在是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先行者,国家已经决定,5年内还要招聘10至20万名高校毕业生当村官。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像你们一样把理想付诸于行动,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共青团江苏推出大学生村官新政策
6月8日至9日,共青团江苏省委召开全省团干部学习会暨“青春燎原计划”团建专题推进会。各团市、县(市、区)委书记,省级机关团工委书记及部分省级机关团委书记,各省直单位、省部属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团委书记,各团市委组织部部长、城工部部长,全省第四批驻点团干部和各市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了学习会。
此次学习会旨在帮助全省团干部更好地结合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及早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共青团和青少年事业,交流前一阶段各地各单位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的经验、做法,部署在全省实施“一村官一团建项目”、推进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团建、全省外来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团组织结对共建、团干部驻点指导等工作,专题研究“青春燎原计划”的基础平台建设,即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问题。
会议期间,共青团省委紧扣“整体性工作全团领先”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突出全省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阶段性重点,集中力量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出台了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百日会战”、实施“一村官一团建项目”等系列文件,服务大学生村官和外来务工青年,进一步推动江苏省“青春燎原计划”深入实施。目前,全省各级团组织确定了重视基层、支持基层的工作理念,不断把共青团工作由县一级推进到乡镇(街道)一级,分批分类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命名了首批100家“江苏省基层团建示范点”,大学生“村官”兼任村(社区)团干部、成立乡镇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市县两级建立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已经实现3个100%。依托大学生村官加强了基层共青团工作力量,全省新建团组织2963个,覆盖团员20万人,开展各类活动9480次,建设村级团组织有形化阵地4284个。下一阶段全省共青团工作将重点在未建立团组织的民办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县及县以下所属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等组织深化团建工作,力争在2011年底前实现团组织的全覆盖。推进外来务工青年团建工作,推广“新镇江青年”团建模式。加强与务工青年主要流出省份团组织的协作、配合,建立与派驻团组织的协调机制。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团员青年数量相对较多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为重点推动建团,同时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团的工作体系,探索形成共青团在互联网上的组织存在,年内各省辖市均与所在地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载体。
会上,盐城共青团市委、南京林业大学团委、江苏石油勘探局团委等8家团组织就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团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作了交流发言。还专门邀请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吴瑞林先生给团干部作了《谋划“十二五”——后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专题辅导报告
“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推出30名正式候选人
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织审核三个评选环节,30名大学生“村官”从17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的正式候选人。
根据评选活动安排,来自15个省(区、市)的30名正式候选人将在中青网、大学生村官网等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和第二轮投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评判。
公示和投票结束后,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最终人选将从30位正式候选人中产生。
为保证首届评选活动质量,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专门发出认真做好“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网络评选活动审核把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团委对参与评选的“十佳大学生村官”候选人认真审核把关,特别要注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表现,会同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出具相关审核证明。
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组织审核、社会公示等各个评选环节,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同时还评选出20名“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1]
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获奖名单
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是:
清华大学法学院2002级本科生、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团支部书记周倍良
河北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1995级本科生、河北省柏乡县内步乡内三村党支部书记郭华彬
山西省大同大学2003级本科生、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水界乡前沙城村党支部副书记郝新江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3级本科生、江苏省宿迁经济开发区三棵树乡杨楼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戈新化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本科生、安徽省歙县深渡镇绵潭村副主任杨俊森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00级研究生、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毛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红兵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3级研究生、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城关乡老韩陵村党支部书记柳波
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2002级本科生、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铺子湾镇双岭村党支部副书记文国云
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学院2007级在读研究生、贵州省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村主任助理何世春
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02级专科生、贵州省铜仁市茶店镇开天村委员会科技副主任、团支部书记张阳
首届“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是:
李伟、刘孙萍、闫晓鹏、赵陈云、张丽景、高孟彦、陈红、张弛、张天然、孙德军、杨品赛、叶菲、鹿元飞、李恒、刘继伟、靳利现、王超、秦方华、詹辉、赵吉刚。
大学生村官-创业舞台
不少大学毕业生进村之后,既是为农民服务的村官,又是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证明,在带民富的同时,自己同样可以当上“老板”,挣来可观的收入。
2007年选聘到村任职的1011名大学生中,已有533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领办、合伙、入股等形式创办各类实体368个,吸纳创业资金3547.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在已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官中,不少人就是通过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分期分批组织大学生村官赴华西村培训,各地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教育,各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计划进行论证,帮助他们理清创业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业动力。宿迁、泰州等地将创业有成的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对子,引导大学生村官掌握创业技能。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与地方携手共建“源头工程”,通过聘请科技导师、设立指导服务站和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给予技术支撑。
省委组织部会同农林、科技、扶贫、团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6个文件,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信息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支持。各地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场地安排、用电用水、费税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切实降低创业门槛。积极推广如皋、涟水等地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优先发放贴息贷款等做法,统筹安排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大学生村官待遇
政府高度重视完善大学生村官配套保障政策。2007年,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制定了七项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
财政厅按每人每年1.8万元标准对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下拨财政补助资金,并专门下发通知,对资金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市县财政部门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县(市、区)有关部门为到村任职大学生办理银行卡,保证大学生村官工资、生活补贴逐人足额按时发放。
各地也积极整合资源,不断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条件。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办公室会同省电信公司、团省委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免费宽带服务。徐州、盐城等市实施“五有”关爱工程,确保每名大学生村官有一个单人房间、一台电视、一张办公桌、一套生活必需品、一个可供集中用餐、享受补贴的食堂。泗洪县启动“大学生村官安家工程”,让大学生村官享受拆迁安置的优惠价格购买住房。不少县(市、区)还为大学生村官配备了电瓶车、手机、小灵通和党报党刊、培训教材等。
大学生村官-素质水平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中央及省委采取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既是中央和省市着眼于农村的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工作性质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村官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大中专学生,更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干部,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管理要比一般干部严得多,肩上的担子比别人也要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年轻同志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
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
大学生村官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中央及省委采取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工作既是中央和省市着眼于农村的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工作性质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村官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大中专学生,更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村干部,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所受到的管理要比一般干部严得多,肩上的担子比别人也要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年轻同志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离开校园时间较短,部分同志工作中一时半会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感到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有些同志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具有知识厚实、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是各级组织部门百里挑一选拔出来,帮助村上谋发展、攻难关的,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同志,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认为当村官就是当泥腿子,心里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放松了自我约束,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履行职责情况比较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由于多年在外求学尤其是大学校园生活的经历,部分人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同志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得过且过,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首先,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从走出校门到走向社会,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心理上的适应期和角色转换的磨合期。就大学生村官而言,如何适应从校园到农村生活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干部身份的转变,这是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当前,农村正处于一个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被逐步挖掘,孕育了大量的发展机遇,在这个时机,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深化改革,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身处农村这个大环境,许多事物还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分析、去解决和处理,因此要多看看别人怎么做,不要感染坏的习气,做到去粗取精,明确自己到农村究竟要去干什么,怎样才能干出一番成就,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自我境界、素养及对外界事物认识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事、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当成加强修养、陶冶情躁,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要紧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农村改革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在乡情及村风民俗,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应当学习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有效地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勤学善思,勤思多行,把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不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知识全面、见多识广的“全才”。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到村上工作以后,往往被别人高看一眼,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是个人心态要放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通过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去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练,精神上得到升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时刻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增强对“三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贴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与交流。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任何一项事业,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做的。因此,要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而不能拈轻怕重或就高就不就低。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为群众搞好服务,不断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为人处事要公正。在学生在基层工作,与他们交往的人很多,其中既有上级领导,也有村上干部及基层群众。因此,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自觉融入到群众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协调能力,处处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一碗水端平,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给自己营造一个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财政专户管理,用于“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的贷款贴息。
贴息资金的申请方法:“大学生村官”创办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贷款时先向所在县区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申请,经审核、汇总后,向市财政局申请办理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大学生村官”在申请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时,须提供申请人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创业贷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偿还创业贷款利息清单原件及复印件;组织部门审核出具的自主创业审核意见等相关证明。
贴息标准:贴息比例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人民币同期基准贷款利率予以确定;贷款贴息最高不超过1万元,贴息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已取得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再作为贴息对象。
贴息资金的审核和拨付:市财政局对贴息项目、贷款合同、贷款金额、利息偿还等进行核对汇总,由“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审核提出意见,并在媒体上公示后,报“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财政贴息管理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原则上每半年研究一次。经批准后,贴息资金直接拨入创业贷款申请人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