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姓
基本解释
拼音: cùn xìng
寸[寸,读音作cuàn(ㄘㄨㄢˋ),亦可读作cùn(ㄘㄨㄣˋ)]
现行较罕见姓氏。天津武清,山西太原,甘肃酒泉,云南景谷、泸水、通海,四川长寿等地均有分布,为汉族、哈尼族、傈僳族等姓氏。宋代有寸光孙,富顺人,宝祐进士。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古爨族,出自汉朝末期云南爨族政权贵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寸氏的族人原来居是住在滇东曲靖到川西南的巴县一带,他们分两次先后来到滇西的腾冲一带,在那里形成寸姓。第一次是在隋、唐时期,当时,寸氏的祖先是滇东曲靖一带的爨姓。从晋朝到唐朝时期,保山一带有仆从娃子(奴隶)造反,爨氏政权于是就派出军队到保山地区镇压,有一些爨氏族人随军过来,到了云南腾冲保山地区后,就没再回去,这就是来腾冲最早的寸氏族人。自宋朝以后,爨氏族人确觉自己的姓氏笔划实在太以繁琐,便以简代繁,取近谐音之字改为寸氏。
寸氏族人大多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腾冲地区和缅甸,其姓氏读音仍与爨字读音一样,读作cuàn(ㄘㄨㄢˋ),不可读作cùn(ㄘㄨㄣˋ)。
著名近现代游旅文学家艾芜(公元1904~1992年,原名汤道耕,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艾芜等;四川新都区清流镇连丰村人)在所著的《南行记》中,就记载有“寸师爷”,并说明“寸氏”为云南腾冲地区的望族大姓。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汉朝刘氏帝王后裔,属于夷化改姓汉化为氏。刘氏日裔族人在明、清两朝期间,曾有返回中国大陆者,多在长江流域的江、浙、皖一带经商。后有留居不归者,有人取“寸”为姓氏,称寸氏,但读音作cùn(ㄘㄨㄣ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