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bi的词语
毕分族

毕分族

拼音:bì fēn zú

基本解释


每年一到大学毕业时,就会出现一种毕分族,好多大学里头谈了好几年的恋爱到了大四毕业即结束,原因主要是工作了不在一起。

毕分族-概况

“毕业了,分手吧,有缘的话,我们会再见……”曾几何时,校园情侣的倩影是象牙塔里的美丽风景。但有调查显示,“80后”大学生情侣中,一毕业就分手的情况超过了30%,很多因为“孤独感”而走在一起的校园情侣在毕业一刻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分手。而就业、经济等压力也促使昔日纯真的校园爱情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道。

毕分族-分手原因

毕业后各种情况改变而分手

缘自孤独与虚荣

小宇和娇娇在大学毕业前夕协议分手。大学二年级,眼看着女同学都谈起了恋爱。娇娇也不敌虚荣心作祟,接受了同学小宇的追求。而小宇并不否认,自己对娇娇没有触电的“感觉”,而且两人性格脾气相异,很多事情都没有默契。但小宇觉得,自己很需要这么一个女朋友来摆脱寂寞。因为两人自进大学之日就决定,毕业后回家发展。于是,这段不因“爱”而生的校园爱情最初就有了协议:“毕业后各走各的路。”

这样的爱情故事在象牙塔中并不少见。越来越多个案显示,如今的在校大学生都是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长期习惯了对父母的倚赖,在大学环境中感觉少了关心和爱护,于是希望以一段爱情来摆脱寂寞。而有的人出于好奇心与虚荣心,也糊糊涂涂地接受了一段爱情,尽管对方并非自己的理想对象。

经济拮据争执而分手

小琳与小杨毕业前夕爆发了多场激烈的争吵,导火线都是经济问题。小杨说,在校时,父母给钱读书生活,自己花钱很大手大脚,也不会吝啬花钱买礼物哄女朋友开心。但毕业后,父母不再供应“粮草”,小杨算了一笔账:在某公司的试用期薪水只有1500多元,除了付房租、交电费、车费、吃饭,剩下的不足100元了。他与女友小琳协议,尽快换一个便宜一点的出租屋。但小琳不同意,认为“太麻烦”。两人开始有了分歧与争执。最后一次,他们仅仅为了“一顿饭是否去外面的馆子吃”而吵翻天,结果是两人决心分道扬镳。小杨对这段感情有一个总结:“不能光有爱情,没有面包。”

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听过师兄师姐类似的教导:大学里的爱情,“物质条件”并非首要考虑的,但一旦走进社会,考虑的东西太多,经济是最重要因素。

工作两地而分手

小邓与小惠郎才女貌,是校园里公认的一对。两人一度视对方为结婚对象。两人相约,毕业找到工作就成家。然而,曾经的海誓山盟因为“就业”问题而逆转。本以为两人都能顺利找到好工作,但男女双方却机遇不同。优秀的小惠考上了公务员,优秀的小邓却只被一家小广告公司相中,两人薪水与前途差距立杆见影。自尊的小邓低下了高贵的头,默默承受着周围人们的议论。尽管小惠一再强调“不介意”,并以自己最大能耐为男友寻找更好的出路,但她越努力,男友却走得越远。

与以往大学生情侣群体一样,80后大学生也面临着毕业后“两地分离、前途悬殊”等问题,然而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距离感”加速了校园爱情的触礁,有人出国深造,有人执意留守;有人高成,有人低就......在80后大学生看来,彼此的分歧与矛盾在这个阶段都是不可调和的,与其苦苦维持,不如斩断情丝,各自从头再来。

毕分族-专家解析

好多大学生不知情为何物

分手前应慎重考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向阳认为,“8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成长的外部环境不同,他们与上几代大学生相比,爱情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张教授分析,如今大学校园的恋爱成功率偏低,出现“毕业就分手”的现象,一方面与“8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优先考虑自己有关。这代大学生眼中,爱情并非无上的“神圣”,变得更为平淡,是处于“一般朋友”和“爱人”的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张教授曾经分析了一些大学生恋爱的个案,发现很多人恋爱的动机是“在大学好歹要谈一场恋爱”,不是真的懂得“情为何物”。由于缺少感情基础,大学生们在面临考验的时候表现得耐性不足,也较易为现实动摇。

作任何决定前都要认真考虑

中山大学的一位学者认为,80后大学生所面临的毕业与爱情问题在以往的大学生群体中也有出现,只是如今社会的恋爱自由度大了,使得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了。这位学者认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远距离的恋爱都存在着失败和成功的例子。恋爱本来就因人而异,如何处理爱情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并无定律和经验教训可言,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无论是“大学毕业就分手”的情侣,还是“大学毕业就结婚”的情侣,双方在作出决定前,都要认真考虑,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成熟的心智去面对感情的考验,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个人的工作情绪或生活态度,这样不利于年轻人今后的长远发展。